2014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 2013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4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史焕立 |
2015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4年2月21日在邓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亿元,增长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增长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172元,增长12.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亿元,增长19.6%;各项贷款余额96亿元,增长22.7%;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新型城镇化实现新跨越。城乡规划不断完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湍北新区启动区控规、湍河风景带修规、市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至2030年城市发展“双百”总体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产业集聚区物流园、交通物流园建设规划正在细化完善;城市景观风貌、医疗卫生、教育布局等规划全面启动;杏山旅游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湍河渡槽纪念园详规正在编制。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资36亿元,增长34%,城镇化率达到34%。“十大工程”建设稳步实施。湍北新区“八路一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投资额度近4亿元;穰城路、交通南路、人民西路等9条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团结中路区域综合改造和城市综合体拆迁工程启动;雷锋广场一期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商务中心区即将开工建设;邓西湖湿地公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铺设配水管网61公里,改造供水管网低压区10个,建成启用了第二水厂;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连接用户支管网6.5公里;清淤疏浚河道10.6公里,治理外城河11.6公里,解决中心城区汛期内涝积水片区10处;建成公厕6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9个;新增城市绿地1194亩。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乡级集镇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建道路25条,安装路灯871盏,种植行道树2万多株。持续推进14个重点社区建设,启动了张村台湾村、腰店龙腾、十林习营、桑庄菊圃等社区建设。城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六城联创”为载体,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城乡管理,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形象得到提升。打击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心城区及农村沿路违法违规建设得到有效遏制。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年度复查验收,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验收,省级卫生城市争创工作全面展开。
——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质量效益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8亿元,增长13.9%;实现入库税收1.8亿元,增长5.4%。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10%和15%。项目引进成效明显。全年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十亿元以上项目3个,合同履约率100%,开工建设率9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建、续建项目中,阳光油脂一期、一拖专用汽车、绿鑫源包装纸、良机锻造、爵士浩业、永泰细络联、润雨服饰、心良源食品加工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少儿时尚创意产业园一期、申港纺织、永泰喷气织机、中宇钢构、新拓纺织、圣新源纺织、龙泰无纺布、骏丰家具板材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签约项目中,风神雷诺汽车零部件、星光产业园、亚泰机械手、佳尔科虫草保健品、征途户外服装、怡可净水设备、久友面粉扩建、庆达箱包、华诚管业、常青藤化妆品等项目前期筹备工作顺利推进,近期即将开工建设。山江重工、清源电动汽车等一批有合作意向的重点项目正在洽谈运作。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启动了标准化厂房建设。修建了5条总长7.5公里主次干道,同步配套了电力通讯、道路绿化等设施。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增长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增长24%;从业人员2.5万人,较年初增加6000人。改革创新实现突破。黄志牧业、润雨服饰、赛博板业3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开辟了企业融资新渠道。研发新产品12种,推广四新应用技术10项。盛唐针织“唐雅娜”服饰被评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永盛油脂“乳香花生蛋白制备新工艺研究”和一鑫纸业“纸机能量技术优化改造”获省科技成果奖;“雪阳棉库网”被评为省十优电子商务平台。
——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新发展。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2.2亿斤,增长2%,实现十一连增,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称号。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桑庄腰店粮食高产示范区实现了井电通。32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第3年度土地整治、南邓高速公路绿化和9360亩生态林建设任务圆满完成。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杏山小流域治理、小草河治理等工程竣工。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黄志牧业20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一期项目已经确定,心良源3000万只肉鸡宰杀加工项目投产运行,奶牛乳制品项目已与蒙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15家,流转土地13万亩。移民及服务中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移民生产开发扶持项目有序实施,发展致富竞赛和文明社区、文明户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移民村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良好态势。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邓州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配套工程建设进入尾声,与北京市等受水区对口协作联络活动开局良好。
——和谐社会构建实现新进步。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3亿元,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建设保障房2500套,解决农村10.1万群众和2.4万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实现1.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9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100%。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10元、99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省先进。新农合参合率、参合农民受益率位居全国前列。交通通达能力显著提升。升级改造了邓孟路、桑陶路稀饭岗至水泥厂、习营至淅川交界公路;新建了渠首大道至驰诚驾校公路。蒙西铁路确定过境邓州并设站。郑万高铁过境邓州并设站项目正在积极争取。教育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争取项目资金6600万元,新建农村校舍6.7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0所,改扩建城区学校5所,花洲小学、幼师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春风学校建成投用,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缓解。驰诚驾校新址建设进展顺利,职教中心近期即可开工建设。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加大奖学助学力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旅游事业积极推进。文化茶馆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太子岗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现代戏剧本《杨兰春与〈朝阳沟〉》荣获国家戏剧文华奖。邓国春秋园一期开工建设;花洲书院扩建工程启动,并通过省4A级景区初验。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明显。中心医院新址建设、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竣工投用,中医院新址建设有序推进,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步伐加快。全年公开引进和考录各类人才819人,其中教育系统427人,卫生系统354人,其它领域38人,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持续提升。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域空气质量位居省直管县市第一。平安邓州建设全面加强。三级视频监控网络进一步完善,“两抢一盗”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被评为全国先进;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加强,信访稳定责任严格落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精神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显著改善。依法行政持续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工作,政府及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统计、人事、科技、气象、史志、档案、工商、质监、邮政、通信、保险、残疾人、侨务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千方百计促和谐的一年。一年来的工作成效,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与科学决策,得益于全市干群的聪明才智与辛勤汗水,得益于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邓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丹江口库区其它区域中心城市、与省直管的其它县市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高。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增速趋缓,部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没有完成阶段性任务。二是结构调整步伐不快。长期制约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经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个项目带动;农业持续增长、农民稳定增收的难度加大,缺乏具有支撑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滞后,“短板”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对外开放深度不够。招商方法不够灵活,全民招商参与度不高,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不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四是社会保障能力不强。教育教学、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五是要素制约破解不力。资金、土地、人才、市场等要素与发展需求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4年是省全面直管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的一年,我们将抢抓“四大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一是抢抓省全面直管带来的机遇。从今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已对我市实行全面直管,这是我市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多项目、资金将直接由省下达我市,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抢抓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今年汛期过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实现通水,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将在政策实施、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我市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加大倾斜力度,受水地区对口协作步伐也将加快,必将为我市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三是抢抓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提出了改革发展的许多重大决策,明确了推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全面改革,为我们依靠改革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四是抢抓粮食核心主产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此也进行了重点安排,加大对粮食核心主产区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成为各方共识。我市作为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必将在新一轮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抢占先机。同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各项规划逐步完善,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为我们下步快发展、大发展打造了舆论场,聚集了正能量。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总体发展目标,也完全有能力把邓州早日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美丽家园!
根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把改革创新、开放招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粮食核心区、商务中心区建设,着力优化结构稳增长,着力项目建设增后劲,着力夯实基础强支撑,着力改善民生促和谐,推进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升级为二三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今年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城乡发展驱动力
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举措,遵循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基本原则,推进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发展,确保建管同步提升、城乡统筹发展。
高标准编制城乡规划。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燃气、照明、集中供热、供排水与节约用水、市容环卫、景观风貌、地下发展空间等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乡(镇)村规划修订工作;编制邓西湖和明珠湖修建性详规;完成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建筑单体方案设计;推进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美丽宜居村镇、中州名镇、国家和省重点镇等建设试点的规划编制工作。
大力度加快城乡建设。切实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持续推进跨年度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湍北新区启动区8条道路、北京大道跨湍河大桥、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交通物流园、团结中路区域综合改造、邓国春秋园以及邓西湖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三贤路跨湍河大桥、湍北新区学校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新建平安大道(新华路至南阁路段)、东方大道(新华路至南阁路段)、人民东路(中州大道至北京大道段)、仲景东路,升级改造卫生路、新华东路、范公路、原南邓路大东关段。按照6亿立方水利用规划,启动城区“两湖七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投资6000万元,完成二水厂配水管网建设扫尾工作;投资5.6亿元,完成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启动一水厂迁扩建、三水厂新建工作;继续做好污水管网铺设,完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按照年度改造计划,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争取纳入省“公交优先”示范市规划,缓解交通堵塞和资源环境压力。全面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重点集镇建设上,突出抓好穰东、构林、赵集3个国家级重点镇以及孟楼、林扒、汲滩、张村、桑庄等重点集镇的提档升级工作,创出特色和优势,打造区域性中心集镇,为发展成为小城市夯实基础。在一般乡级集镇建设上,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功能,提升档次水平,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在新农村建设上,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庄建设。对建成的社区,完善配套设施,培育支柱产业,规范服务管理,提升居民素质,加快搬迁入住和原宅基地复垦;对在建的社区,按照规划,重点抓好工程监管、市场运作、配套建设等环节,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对拟建的社区,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五规合一”的要求,重新论证,科学决策;对其它村庄建设,按照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3个类别全面开展生态村创建和清洁家园行动,着力推进村庄环境与风貌整治。按照中心城区发展要求,张楼、裴营2个乡和古城、花洲2个街道办事处整合城乡结合部村组,分别启动1-2个与中心城区发展相融合的精品社区建设;湍河街道办事处按照年度建设计划整体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全方位加强城乡管理。强力推进“六城联创”工作,确保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功。同时,加大投入,为明年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城市、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市打好基础。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服务监督、综合协调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层面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加大城乡结合部、城市入市口、乡级中心集镇和干线、县乡公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实现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严厉打击城乡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全面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探索乡村污水、垃圾处理办法,完成彭桥污水处理厂、杏山垃圾处理厂建设,建立“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和运营管理体系。
(二)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持续提升市域经济支撑力
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举措,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壮大、重点项目建设、骨干企业扶强、产业集聚区环境建设四大工程,打造大平台,引进大项目,扶强大企业,培育大产业,确保工业大起来、强起来。
持续推进主导产业壮大工程。紧紧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从单个企业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帮助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突出抓好建链,以引进整车制造为龙头,带动汽车零部件加工;纺织服装产业突出抓好补链,重点推进织布和品牌服装生产加工;食品加工产业突出抓好延链,重点促进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力争“十二五”末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150亿元、20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同时,积极推进技术装备先进、集群化特征明显的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
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提升投产项目运行质量。对阳光油脂一期、永泰细络联、良机锻造、心良源食品加工、爵士浩业等建成项目,跟踪问效,加强服务,确保达产稳产。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少儿时尚创意产业园一期、申港纺织、中宇钢构、永泰喷气织机、龙泰无纺布等在建项目,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早日投产达效。推进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对风神雷诺汽车零部件、星光产业园、佳尔科虫草保健品、征途户外服装、亚泰机械手、怡可净水设备、久友面粉扩建、华诚管业、庆达箱包、常青藤化妆品等已签约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协调服务,确保在第一季度集中开工。加大在谈项目争取力度。对远通光电、山江重工、清源电动汽车、卡玛斯重型汽车等项目,紧盯不放,牢牢抓住,确保尽快签约,早日落地。
持续推进骨干企业扶强工程。围绕5年培育20家年产值超10亿元、年税收超3000万元企业目标,对列入培育范围的重点企业制订发展规划,积极解决问题,在市域权限范围内给予更多支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企业规模;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鼓励同类或关联企业之间进行战略合作,通过整合重组,实现抱团发展。
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环境建设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丹江大道,完成南二环东延段、工业大道西延段道路建设和邓襄路产业集聚区段、杏山大道南延段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同步配套电力、通讯、供排水管网和绿化亮化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9座。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一期1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优化投资环境。实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推行零距离保护、零干扰经营,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加强综合服务。加快国土、规划、税务等部门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步伐,为入园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项目入驻效率。通过软硬环境建设,确保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入库税收、从业人员增长20%以上。引导穰东服装、构林面粉、刘集黄酒、燕店粮油食品等乡镇专业园区,完善规划编制,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三)突出服务业促进作用,持续提升区域竞争新实力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性举措,以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建设为着力点,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确保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商务中心区、产业集聚区等平台,加快建设城东商务中心区物流园、城西交通运输物流园。实施二三产剥离计划,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培育物流骨干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总体效率。培育信息服务业。尽快启动市信息产业园建设,同步配套乡镇信息港、村级信息站建设。以信息产业园项目为龙头,引进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市场调查等各类信息服务业务。做强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渠首杏山、邓西湖、湍河风景带滨水休闲区,花洲书院文化旅游区,福胜寺佛教文化旅游区,邓国春秋园、台湾村等根亲文化旅游区,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习营等红色文化旅游区,湍河渡槽重点工程体验区。完成杏山旅游景区招商工作,启动湍河渡槽纪念园建设,确保花洲书院4A级景区、编外雷锋团展览馆3A级景区创建成功。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健全商贸流通体系。编制商务中心区、区域商业中心、专业集贸市场、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网点五级商贸流通体系规划。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开工建设恒信德龙汽车商贸城、信息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签约项目,力争年底前完成80%以上形象进度,部分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并运营。推进建材家具城、星级宾馆、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集商贸、金融、信息、文化、教育、商住、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集聚区。统筹区域商业中心发展。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丁字口、南桥店、大十字、甸子口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原造纸厂、星光厂东区、原酒厂等区域商业中心;引导有优势、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商业中心;提升古城商业街等现有商业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地标性特色街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改造城区建材、服装、农资、农机等专业市场,提升三孔桥、大东关蔬菜市场,启动三里阁、鸳鸯路农贸市场建设。结合乡级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发展壮大乡村专业市场。规范发展房地产业。科学编制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搞活房地产市场。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结合企业创新及四新技术应用,引进一批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专业研发机构,入驻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结合职教中心和驰诚驾校建设,依托邓州护士、邓州校油泵等职教品牌,建成辐射周边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汽车文化运动主题公园;以举办2014年全国全地形车锦标赛为契机,结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成立汽车服务业社会化管理机构,培育汽车物流和二手车交易、汽车拆解等新兴市场;结合少儿时尚创意产业园建设,培育集产品研发、品牌汇展、少儿体验为一体的服务业集群;结合张仲景中医药文化和渠首生态氧吧建设,培育集药膳、保健、疗养为一体的健康服务及养老产业。
(四)突出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持续提升“三农”工作内生力
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举措,努力实现稳粮和增效并重、改善基础条件和创新生产方式并重,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农民收入提升。
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以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延长链条、完善标准、龙头带动、品牌提升,重点抓好奶牛、生猪、肉鸡产业基地建设,加大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力度。加快奶牛规模养殖发展步伐,确保年底前奶牛规模养殖场达到30家以上,奶牛养殖数量达到2万头以上,推进蒙牛集团奶制品加工项目尽早落地;加快黄志牧业生猪屠宰一期项目和肉鸡养殖大棚建设,推进生猪、肉鸡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建成复合型现代畜牧产业化集群。加快花卉、苗木、林果、蔬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蔬菜、林产品加工产业化集群建设,培育3-5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先天下种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农作物品种实验基地。加强与湖南中烟集团合作,尽早在我市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单元。
实施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提升工程。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持续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深度整合,继续实施百万亩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30万亩;加强高标准粮田公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长期发挥效益。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引进、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做好11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技术与生产零距离对接。同时,做好赵河入湍、农村安全饮水、小型水库加固、张沟水库续建、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
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在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精准设施农业园区、高新农技展示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在城区,重点把湍河街道办事处蔬菜高效示范园打造成为集特色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园区;在农村,重点推进十林镇与湖北鑫源汇丰公司合作,建设集设施农业、蔬菜交易、高新农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昱通牧业、黄志牧业为龙头,探索“牛—菌—沼”、“猪—沼—电”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秸秆青贮、畜禽饲养、沼气生产、食用菌种植、生物肥加工、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良性循环。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高速公路、县乡道路、农村社区等重点部位造林绿化和退耕还林、杏山石漠化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移民融入发展工程。推进移民发展、致富、稳定,抓好移民文明社区、文明户创建活动,创新移民村社会管理工作。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配套工程建设服务和迎通水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迎通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五)突出民生保障作用,持续提升和谐社会凝聚力
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举措,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确保在发展中促和谐、在和谐中快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加大城镇职工、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征缴力度,落实“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及城乡低保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机制,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灾民救助等制度。加快保障房建设,投资2.4亿元开工建设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1.1亿元项目资金建设任务,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43所。在城区新建2所、扩建1所公办学校,新建4所民办学校,新增学位9000个。完成市职教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善民办教育政策,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成市中医院新址建设,启动5个乡镇卫生院迁建项目。出台市域医疗机构布局规划,规范民办医院管理。继续引进医疗卫生人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将罗卷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习氏祠堂、吾离陵园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努力提升交通通达能力。加快以城区为中心、乡镇政府所在地为节点的市域交通体系建设。完成南邓路、207国道镇平界至张楼段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建县乡公路85公里、通村公路130公里。全力推进郑万高铁过境邓州并设站工作。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土地“三项整治”,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度。
加大平安邓州创建力度。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完善信访工作“一岗双责”、社会稳定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依法按政策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严格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加强政法基础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顿,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打击违法违章生产行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做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六)突出项目拉动作用,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举措,全方位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确保经济发展动力更强、后劲更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工业招商主导地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着眼于招大商、引大资,建设大项目、支撑大发展。依托商会、协会等组织在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组建招商联络机构,深入开展驻地招商。瞄准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跟踪研究,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对接,深入开展重点招商。充分发挥本地老板、在邓客商、高端专业人才优势和政府部门职能优势,深入开展定向招商。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全民参与,深入开展全民招商,确保全年招商引资130亿元以上,借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
加大政策项目争取力度。抢抓省全面直管机遇,筛选上报一批重大政策性项目。立足近、中、远期发展需求,储备200个以上不同领域的项目,做到在建、上报、谋划、储备同步运行。继续实行重大政策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确保一个重大项目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切实加大与北京市对口协作力度,确保对接项目顺利落实。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锲而不舍争项目,确保全年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40亿元,把国家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对内与对外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大力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重点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加强与央企、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挂靠联合,深入开展合资合作和高端产品、技术、人才引进活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在突出工业领域对外开放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积极向外推介,推动开放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确保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争创对外开放先进市。
(七)突出改革驱动作用,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原动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保障性举措,重点围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管理三大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确保在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中深化改革。
深化经济发展领域改革。完善项目审批制度。减化工业项目入驻审批点击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扩大“一费制”覆盖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推进破产企业改制。加快原化一厂、酒厂、造纸厂退二进三进度和原钢窗厂、工具厂破产进度,盘活国有资产,保障职工利益。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农村土地银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加快商贸流通系统体制改革。推进供销、粮食、商业系统改革,统筹解决遗留问题,为振兴商贸服务业注入新活力。实施财税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营改增”政策,推进乡镇国库收付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健全财政管理机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机制,清除招投标中各类腐败行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农村土地产权融资抵押担保模式,推进集体土地抵押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试点工作;加快农信社改制工作,确保农商行尽早挂牌运营。统筹城镇化综合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创新,探索城镇化发展资金筹措机制,利用知名土地拍卖公司信息资源库,扩大土地招拍挂参与面。探索推行广告权、采砂权拍卖,拓宽城镇化发展融资渠道。完善城镇化保障机制,规范征地拆迁行为。
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公立学校设立改革试点,因需设岗,因岗定编,全员聘用,优劳优酬;改革调整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教师向教学一线流动。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便民服务机制。稳步实施药品招标采购二次议价和配送机制,降低药价,减轻患者用药负担。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契约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剧团改革政策,推进剧院市场化运作;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推动景区、景点企业化经营。推进运管体制改革。强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剥离生产经营性职能,提升道路监管水平,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启动殡葬改革。推进火葬场迁移和公益性、社会性公墓建设,实行免费火化制度。
深化社会管理领域改革。深化基层民主管理机制改革。在农村深化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城镇社区开展“村改居”工作。深化社会管理组织体系改革。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发挥社会组织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认真完成中央、省部署的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我市出台的其它改革举措。
在做好上述重点工作的同时,继续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双拥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审计、统计、人事、史志、气象、工商、质监、档案、邮政、通信、金融、保险、残疾人、侨务外事、民族宗教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4年,机遇难得,前景美好,我们将以省全面直管为契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务求在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上实现新突破。
(一)坚持改革创新增活力,建设创新政府
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体制突破与机制完善入手,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管理三大领域改革,依靠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创新行为,合理配置优势资源,把主要的创新力量集中到最需要的领域和部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二)坚持依法行政促公正,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适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执行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保证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确保各项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开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坚持改进作风抓落实,建设务实政府
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把各项工作变成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倒排进度,“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切实加强政府督查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督查实效。严格执行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不及时、不认真履职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
(四)坚持廉洁干事树形象,建设廉洁政府
健全监督、教育、惩处和改革体系,落实廉政建设各项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从严查处各种腐败行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公务员队伍。大力倡导厉行节约之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解决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市人民。
各位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千载机遇催人奋进。面对全市人民的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务实重干,为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