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徐衣显
2023年洛阳市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2日在洛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洛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总纲领、总指引、总遵循,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推动改革发展大突破,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锚定经济总量万亿级目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7.1亿元、增长4.8%,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城市前45位。产业结构稳中调“优”。高新技术产业、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3.9%和33.8%,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服务业增长8.4%。粮食总产达到48.2亿斤。质量效益稳中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7.9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4.4%,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39%,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人民生活稳中提“质”。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98%。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防汛抗疫实现双战双胜。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市委统筹调度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交出了平安度汛、灾后重建的“洛阳答卷”。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平战速转、果断处置新安疫情,在最短时间圈住封死扑灭,洛阳抗疫的优秀战绩被广泛点赞!

(二)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落实领导分包、联审联批、专班推进等长效机制,“三个一批”项目总数、总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529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全面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出工业“标准地”出让等25项优惠政策“帮扶包”,3384个诉求及时解决,减税降费11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投放1.6亿元消费券和补贴资金,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疫情前水平、同比增长8.8%。

(三)创新引领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平台提质扩量,普莱柯P3实验室纳入国家规划,龙门实验室入选第二批省实验室,中国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挂牌成立,河南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全省第一,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洛阳留学人员创业园晋级“国家队”。新增创新平台396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228家。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入围省“揭榜挂帅”项目2个,攻克“卡脖子”项目7个。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大改造”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中国船舶725所填补我国海底实验站钛合金框架制造技术空白,洛轴荣获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4家企业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0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车间(工厂),新增省级“首台套”5项、数量全省第一,4家企业获评省大数据产业示范项目。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成效明显,87家市级试点企业营收增长18.5%,新增百亿级企业2家,入围国内500强3家、制造业500强4家,涧光股份、中航光电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洛钼集团位居全省民企百强榜首,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中钢洛耐科创板上市获得通过。产业集群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新材料产业超千亿,9大产业集群突破30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前茅,创新生态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四)城市提质步伐持续加快。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纳入国家规划,“十字型”高铁枢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郑西高速栾双段、二广高速城区段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6条高速同时在建。地铁1、2号线相继运营、实现换乘。唐寺门立交等386项工程竣工,西韩立交等189项工程加快实施,城区路网更加畅通。61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焕发新生,中心城区40个游园、51个停车场建成投用,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1%。以开发区为载体,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宜阳入选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汝阳产业集聚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处功能完善、服务暖心的“青年驿站”建成开放,首批2条省级示范步行街全部落户我市,铜驼暮雨步行街等特色街区成为青年文旅消费“打卡地”,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全面起势。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落实落细“151”工作举措,乡村振兴投入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坚持“四个不摘”,1.39万户监测对象实现帮扶措施全覆盖。287个“三清两建”试点村清收集体资金2.3亿元、固定资产5.7亿元;落地乡贤返乡创业项目558个;52个市级试点村招募运营商37个;34个试点集镇谋划实施项目233个;312个“三变”改革试点村流转土地19.2万亩,3011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84%的村超过10万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达到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5个。新改厕8.5万户,半数以上村庄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5%,洛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全省第一。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孟津区朱寨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洛龙区夏庄等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宜阳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伊川县“五清一提”乡村专项治理工作受到中央农办表彰,新安县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新安县北冶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全省样板。

(六)改革开放全面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攻坚突破,15家市属企业重组整合基本完成,洛轴混改加快推进,334项管理权限下放县区,开发区改革全面推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市与区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双向开放持续扩大,自贸区形成181项制度创新成果,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成功获批,外贸进出口232.4亿元、增长20.4%;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6个、总投资额2605亿元,360中部数字安全科技创新总部、华为新基建发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7%,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一照通行”,项目审批实行“容缺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全省最短。

(七)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进入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库,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加快建设,全市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2家。古城特色文化街区、重渡沟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洛龙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唐宫夜宴》《龙门金刚》《风起洛阳》等剧目火爆出圈,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落地实施,“洛阳礼物”文创设计突破1000款。全市接待游客1.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23.5亿元,分别增长25.7%、16.1%。千年古都彰显出古今辉映、近悦远来的独特魅力!

(八)全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六控”措施,深化“四大结构”调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浓度、PM2.5浓度、优良天数实现“三降一升”。实施“两清一护”小流域治理、四水同治等工程282个,城市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1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推动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实施造林3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8%。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08万亩。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我市通过国家公交都市验收,栾川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洛宁、宜阳分别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天池山等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市生态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

(九)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49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21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5所;城市区高中迁建工作全面启动;郑州大学洛阳校区、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迎来首批新生。完善医疗养老服务,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获批,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河科大二附院、市妇幼保健院晋级三甲,豫西公共卫生中心、市中医院伊滨医院、河科大一附院肿瘤大楼项目一期主体完工,省第二儿童医院一期即将投用;洛阳再次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机构15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8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15个。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成功举办;洛阳姑娘鲍珊菊喜获奥运冠军、实现我市奥运金牌“零突破”,中国女足队长洛阳姑娘王珊珊率队夺冠亚洲杯、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参保人数持续扩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审计监督。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全面实施“三转三优”行动,思想观念转变更新,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深化双拥共建,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对台、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援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单位的关心厚爱、指导帮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全面统筹,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洛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代化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与万亿级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稳增长的任务还比较重;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好,产业结构不够优,创新引领发展的效应还不突出,城市聚合创新资源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亟待深化;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压力还比较大,防灾救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效能还不够强,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现代化建设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的本领还不足,以改革思维、市场方式破解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尽心竭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均为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50亿斤,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

上述目标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战略机遇和发展潜力,充分预估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将着重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三力”,扎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二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防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必须坚持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观念创新开创发展新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城市功能创新增强聚合能力,以发展模式创新重塑区域发展格局,以重点突破带动全方位创新。四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把握好整体与局部,深入推进“1+10”贯彻落实体系,在非均衡发展中更好实现优质均衡。五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六是必须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深入开展政府系统“三转三优”行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三、2022年重点工作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使命在肩、贵在担当。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任务。

(一)科学精准施策,全力稳定经济运行。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突出“项目为王”导向,以“万人助万企”激活存量,以“三个一批”扩大增量,筑牢经济稳中向好的根基。精准有效开展“万人助万企”。把“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在“八个深化”上狠下功夫,实现重点企业市县乡三级分包全覆盖,对“有前景、有困难”的“两有”企业精准帮扶,健全企业诉求周调度机制,完善提升政银企对接机制,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成果转化等活动,“点办理、批处理”解决共性问题,一企一策解决个性诉求,确保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达到95%以上。强化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平台,出台减租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阶段性降低水电气等运营成本,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60亿元以上。争取省纾困基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推行政府还贷周转金网上申办,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100亿元以上,还贷周转金额度超过40亿元。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协调保障,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调度。健全企业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机制,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坚持“六新”并举,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确保593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统筹3亿元资金作为项目前期保障经费,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确保全年滚动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三个一批”储备项目数量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出台支持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00家。推动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培育100家成长带动性强的市级试点企业。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构建中小企业成长全周期培育体系,成立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协会,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充分释放消费潜能。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推进特色街区商圈提升等八大工程,推动消费快速恢复增长。发展时尚消费,推动传统购物中心和步行街向时尚、社交、体验综合场景转型,落户品牌首店20个以上。推动西工小街等申建省级试点步行街,点亮老城十字街、环开元湖商圈等“夜经济”地标。

(二)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发展第一动力。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聚焦“两基地、三载体”,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把伊滨科技城作为引领洛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双创”载体省2号智慧岛,4月底前完成3000亩智慧岛规划,先行布局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孵化器,加快建设河南省科学院成果转化基地、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中欧科创园总部基地,确保今年起势见效。重塑重振高新区,高质量建设“一区多园”,高效运营创新创业街区和双创会客厅,加快建设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产业集群专项课题成果发展风口产业,推动涧西区、高新区成为全市风口产业发展主战场。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引进高水准园区运营商,规划建设7~10个智慧岛创新社区,实现都市核心区和功能区全覆盖。推动洛龙经开区提质升级,加快调规扩区步伐,积极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光电研究中心、中电互联洛阳创新中心等项目,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年底前经开区营收规模达到300亿元。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支持航空精密轴承等在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争取3月底前龙门实验室挂牌运营,培育中航光电、河科大一附院、麦斯克等3家省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支持普莱柯、洛轴等优势企业创建省级产业研究院,加快10家市级产业研究院建设,重点培育智能矿山技术创新中心、轴承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尽快晋级“国家队”,全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家、中试基地3~5个。探索推进“创业孵化在沿海、成果转化在洛阳”的合作模式,在深圳等沿海城市布局建设“飞地孵化器”。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四有”研发活动,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强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完善“小申高”“高升规”“规变强”等政策支撑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构建“以用为本”的市场化人才引育机制,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加强院士工作站、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进各类人才,精准引育河洛创新创业、青年创新创业等人才团队60个。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实施“河洛工匠”“乡村工匠”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构建以质量和实效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把政府奖励资金直接发给贡献大的企业、由企业奖励贡献大的人才。探索建立青年科研人员多样化培养使用机制,激发青年人才科研创造力。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落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落实好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政策,确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亿元。推进省级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建立银行科技信贷评估奖励机制,建设洛阳科技创新大数据平台,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重大专项35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个。

(三)锚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风口产业。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瞄准电子信息等6大风口产业和13个细分领域,推动风口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三大改造”,抓好450个重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拓展智能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免费“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建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0个。深化绿色改造,围绕有色、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动龙门玻璃、中钢洛耐、黎明院等退城入园项目,开工建设热表产业园,争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8家以上。实施技改提升行动,加大成套装备、轴承等领域“首台套、首批次”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力度,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各3个以上,评选10个标志性高端装备。推动风口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重点产业链“双长制”作用,引入风口产业运营商,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确保3月底前轴研所伊滨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年底前中德产业园二期、凤凰谷产业园二期主体竣工,中原绿色智造产业园一期启动区等项目建成投用,9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增长10%以上、总量超过3300亿元。积极发展未来产业。立足基础禀赋和优势领域,谋划支持一批风口产业项目,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聚焦储能与氢能产业,建设提升新能源储变电系统重点实验室,利用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培育产业,加快实施洛宁、嵩县抽水蓄能电站及华久氢能一体化等重大项目。聚焦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发挥有色矿业集团平台优势,实施龙宇钼业智能化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栾川高端钨钼氟新材料产业园区、新安国家钨钼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谋划建设1~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生物制品和健康服务产业,完善生物制品研发和临床试验激励机制,支持普莱柯P3实验室建设,打造河南省中医康复中心和洛阳国际健康科技城。聚焦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抓好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推动华为洛阳人工智能先进实验室、百度智能网联示范区尽快落地,建成投产华为年产5万台机器视觉产品生产线,全市数字经济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4.8%以上。大力发展高品质服务业。引导推动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谋划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评选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高质量建成中国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发展研发服务、科技中介等,确保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鼓励商贸零售企业发展“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新业态,引进培育一批优质MCN机构,积极拓展“直播经济”。

(四)提升功能品质,打造平台型创新城市。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方位增强城市承载力、亲和力、感召力。巩固提升枢纽能级。积极推动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早日开工,提高洛阳龙门高铁站枢纽换乘功能、年底前完成南广场初步设计,尽快启动地铁二期报批。加快实施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围绕建成“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加快栾川至卢氏等6条高速建设,年底前新安至伊川、渑淅高速渑池至洛宁段建成通车,积极做好嵩县至内乡等4条高速前期工作。提升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上半年开工建设滨河南路西段提升改造、南山大道西延等重点工程,年底前打通秦岭路等5条断头路、改造瀍涧大道等8条城市道路。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推进20个普通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呼南高铁跨黄河公铁两用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速建设智慧洛阳云平台、城市运营中心,新建5G基站1000个,实现乡镇以上建成区5G网络全覆盖。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深化市容市貌等领域“七项综合整治行动”,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以社区为单位实施老旧小区集中连片改造,全年开工8.2万户、建成5.6万户,出台支持政策激励居民加装电梯。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新建改建公厕185座,新增停车位7800个、充电设施800个;加快推进伊川“引热入洛”工程,城市区新增集中供热130万平方米、“转供改直供”500万平方米,县域新增10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一批社区体育公园,打造60个示范性社区健身中心。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洛阳城市大脑”总应用,推进豫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实施产业平台聚才工程,沿地铁布局发展适合青年创新创业的新业态,搭建青年双创载体平台30个以上。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工程,开展地校企合作,组织创业培训1.5万人次,争取1万名大学生留洛工作。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投放青年公寓1万套,建成中心城区青年驿站20个,为来洛求职青年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实施社交消费赋能工程,试点建设一批青年友好型街区,开发城市夜游精品路线,构建15分钟“休闲圈”,更好满足青年消费需求。实施城市活力提升工程,建设青年公园、青年主题游园,实现“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构建“租、售、补”一体化安居体系,开工经适房2867套。实施棚改安置房建设三年攻坚,加快推进106个在建项目,新增项目9月底前实质性开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编制实施洛阳市生产力布局发展规划,优化市县产业布局。落实省财政直管县改革方案,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完善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分配制度。抓好“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确保产业用地不低于60%。鼓励市县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资本、股份、项目合作,推动县域产业升级。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落实差异化考核机制,推进都市核心区大力发展科创产业、环都市区壮大先进制造业、南部生态发展区做优特色产业,优化县域商贸物流体系,力争县域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0%,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五)聚力“五个抓手”,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落细“151”工作举措,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自由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国家、省后评估发现问题整改提升,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促进新安樱桃、伊川绿色杂粮、孟津无公害瓜菜、洛宁上戈苹果等提质增效,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特色产业年产值达到220亿元以上。常态长效推进“三清两建”。坚持以“清”促“建”,9月底前完成所有行政村“三清两建”任务。建设提升10个为农服务中心,改造提升9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建强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推进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民调委员会全覆盖,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发展壮大乡贤经济。大力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3月底前市级信息平台正式运行,全年实现返乡创业乡贤8万人以上,领办经营主体2万个以上,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全面提升乡村运营水平。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乡村运营商,完善乡村运营导则,年底前乡村建设“达标村”实现都市核心区全覆盖、环都市区达到一半、南部生态发展区达到三分之一,“示范村”达到300个、“精品村”力争达到50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完成5万户改厕,实现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创建100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省级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景区)建设,新开通60个行政村公交化客运班线,建成中国伏牛公路旅游环线400公里,打通南部四县旅游环线。加快推动集镇建设。高水平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年底前首批34个试点集镇基本达标,适时启动下一批试点。壮大集镇产业,加快推进洛书文化产业园等88个项目,推动栾川潭头镇、汝阳付店镇等建设乡村旅游重点镇,创建10个电商示范镇。全面推行“三变”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级试点,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3月底前构建市县乡村分级管理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年底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0%以上。

(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新业态,争创国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00亿元。着力重塑洛阳古都风貌。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加快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抓好天街、玄武门、永泰门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全面推进二里头申遗,加快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启动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设,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提升“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影响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提高传承水平。叫响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打好“盛世隋唐”牌,积极推进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等15个项目,牡丹文化节前建成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打好“黄河文化”牌,实施沿黄户外运动生态廊道等重大项目,9月底前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启动建设,10月底前黄河流域非遗中心开馆试运营,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旅游带。打好“伏牛山水”牌,壮大以高端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建设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提升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品质,打造国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打好“国花牡丹”牌,高标准创新办好“牡丹文化节”,加快建设国家牡丹产业科技园,建成开放牡丹博物馆,做大做强牡丹鲜切花等产业。打好“工业遗产”牌,加快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活化东方红、洛铜、洛矿等工业IP,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和工业研学基地(营地)。着力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实施隋唐洛阳城文旅文创主题公园等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快九洲池二期、大河荟、唐宫市场文旅商综合体等项目落地运营,打造“数字龙门”“数字隋唐”等数字化场景场馆,举办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第三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创新潮玩IP孵化机制,文创品牌形象店达到50家以上,以连锁模式推动“文化出圈”向“IP输出”转型,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与省文旅集团合作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培育引进更多文旅企业总部,叫响洛阳文旅企业总部品牌。提高城市综合营销水平。创新举办“两节一会一论坛”,办好国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活动,打造大谷关世界客家人寻根问祖目的地,提高河洛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抖音、腾讯等平台加强合作,启动爱奇艺“洛阳IP联动计划”,策划“风起洛阳探秘神都”活动,构建洛阳视频营销矩阵群,用青春语言讲好“洛阳故事”。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抓好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系统推进深层次改革。深化开发区改革。完成“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制任务,全面开展“三化三制”改革,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考核的硬指标,对接引入产业运营商,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功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高标准落实86项改革任务。推动国晟集团、文旅集团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推进洛轴混改上市。努力推动省农机装备集团组建并落户。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划定产业用地保护红线,开发区实现区域评估全覆盖,全年出让“标准地”超过产业用地的80%,细化完善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持续开展批而未供用地专项清理。落实重点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主办银行制度,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加大中小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金融支持,全年新增贷款500亿元以上;大力扶持培育资本市场,奖励支持已上市企业实施并购、扩大再融资,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力争年内新增上市企业2~3家,“四板”挂牌企业达到500家。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能耗、碳排放指标在省级范围统筹调剂,持续做好项目环评豁免管理,实行重大项目预支减排量承诺制。加快公用领域改革,完善供热等领域政府特许经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基金入洛”工程,加强与省内外基金对接,探索建立“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投贷联动”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设立2支以上市场化基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引导基金,争取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洛阳增资15亿元以上。积极引进培育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投资机构,培养基金管理人等专业人才。提高“科创引导资金”等政策资金规模,新签约“科技贷”合作银行6家,“科技贷”授信突破8亿元。

大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强化“五区联动”战略叠加,高水平建设自贸区2.0版,提质发展自创区,形成20个以上制度创新案例。出台跨境电商发展专项政策,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70亿元。争取综保区6月底前封关运营,全年进出口额实现30亿元。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旅客吞吐量恢复到150万人次以上。强力推进精准招商。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做强风口变量,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组织好牡丹文化节国际性经贸洽谈活动,确保签约项目总投资800亿元以上,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加快外经外贸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洛企出海”行动,高标准建设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积极承接对外工程和劳务,力争外贸进出口额突破235亿元。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推出80个“一件事一次办”重点事项,年底前“洛快办”App与“豫事办”全面对接,上线办理事项200个以上。构建“五位一体”诉求办理体系,实现有诉即办、应办尽办。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6月底前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发证”。深化开发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政府新承诺事项全部兑现到位。

(八)强化生态文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稳妥有序推进双碳战略。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制定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探索积分奖励等方式,开展低碳社区、低碳校园、低碳园区等创建活动,积极组织86家重点用能单位进入用能权交易市场。一体推进“减煤、稳油、增气、强新、引电”,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做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因地制宜布局风光水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确保PM10、PM2.5、优良天数“两降一升”。深入治理水污染,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建设“无废城市”,推行垃圾分类,稳定运行4个静脉产业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5月底前全面完成小流域内影响行洪安全的“两清一护”工作,做好故县水库灌区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5座中小型水库,加快前坪水库灌区进度,10月底前小浪底南岸灌区具备试通水条件。提升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水平,加快陆浑湖等湿地公园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筑牢南部地区生态屏障。科学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绿化美化乡村200个,打造沿黄生态带、南部四县生态涵养带,持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九)建设幸福洛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实施技能人才竞赛成长计划,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全年完成技能培训3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积极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9月底前完成“县管校聘”改革。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1所。优化城市区高中学校布局,6月底前开工建设首批8所现代化高中。做优做强高等教育,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加快洛阳乌拉尔大学申报工作,持续支持郑州大学洛阳校区建设;推动洛阳师范学院获批硕士授权单位;支持洛阳理工学院创建全国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争创职业本科大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坚持“五医联动”,加快建设“健康洛阳”。试点建设3~4家城市医疗集团,加快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伊滨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呼吸、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力争中医脑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深化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合作。加快推进洛阳东方医院、中京医院回归公益属性,引导一批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建强县级“三所医院”,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三级,启动新安县、汝阳县、宜阳县人民医院三甲创建,6月底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性运行。完善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年底前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最新服务能力标准,完成324所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和公有化改造。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高水平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持续提升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提升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推广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模式,打造集中养老站点100个以上、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200个以上,建成4个国家普惠养老医养结合项目。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养老、工伤、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医疗保险常住人口参保率达到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十)树牢底线思维,全力保安全防风险。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控新治旧、标本兼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实“四方责任”,落细“四早”要求,扎紧“四个口袋”,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强化自然灾害“五预”有机衔接,推进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豫西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筑牢“里子工程”“避险工程”,着力打造韧性城市。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三管三必须”,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确保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健全风险防范、监管、排查、处置机制,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城商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及改革,持续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治理,一企一策化解企业债务,有效去存量、遏增量。推进问题楼盘攻坚,确保6月底前大头落地,下半年基本解决到位。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提升应战应急能力,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史志、残疾人工作、慈善事业等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政府任重千钧,唯有挺膺负责、躬身实干。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政府各项工作,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三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能力,推动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二)强化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高水平法治政府。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能力。

(三)强化实干笃行,提升服务效能。解放思想“转观念”、深化改革“转职能”、务实高效“转作风”,抓好“一网通办”“一网通享”“一网通管”,促进“一网安全”“一网协同”“一网创新”,落实“四双机制”,提高智慧治理水平。把群众呼声、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提标提质“优效能”、利企便民“优服务”、担当作为“优创新”,坚持项目化、台账化、清单化工作方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

(四)强化正风肃纪,树立廉洁形象。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扛牢政府系统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动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监管全覆盖,做到知敬畏、守底线。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防“四风”反弹回潮,严肃整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筑牢修身正己的防线,打造绝对忠诚、担当有为、自律干净的干部队伍。严肃财经纪律,厉行勤俭节约,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创新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