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新青年 第1卷第4號.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即在「革命決不能產出改良政治」一語。夫曰"改之」雲者,苟余詮之不謬,則必由甲種國體政體,變為乙種國體政體者,始足以當之。即不然,必於同種國體之下,而變易其政體;抑於同種政體之下,而易其出政之方者,乃足以當之。若此者豈非所謂政治根本之變遷乎?曰「良之」雲者,如余解之不岐,則必能謀最大多數之最大幸福者,始足以副之。即不然,亦必適於國情歷史者,乃足以副之。此改良政治之界說也。至於革命一語,即如鼐爾孫《百科辭典》所列之路易拿破崙自帝之例,亦何嘗不遂易政治根本。此在余論,謂之逆動革命。然猶曰:,'凡逆動革命,謂為改政治則可,謂為改良政治則未也J引此證革命之必為改良政治,以折任公,任公必不服。味任公全文,似不認逆動革命為革命。以逆動革命,為疾視順進革命者行之,多非以「革命為第二天性」,非「失業之民」,非「退伍之兵」,非「初次革命有功之人」,非視「革命成為一種職業」者故也。任公所蛇蠍視者,即此順進革命。今將以順進革命之例證之。查歐洲政治史,凡稱順進革命,絕無一不由君主貴族國體,而改為共和;或由專制政體,而改為立憲;抑由階級政治,而改為惟民主義之政治。其由於激烈,若法若美之由君主或殖民地變為共和者,固彰彰明矣。其由於平和,若英國之革命,亦無一次不遷及政治根本者。如柏哲士言,則其千二百十五年之革命,乃由君主憲法,變為貴族憲法;其千四百八十五年之革命,乃國家政權,由貴族而送及平民;至其千八百三十二年之役,論者多以革新「Reformation」名之,柏氏考其情形,推其結果,而必字之以革命。蓋英國眾議院(The house of Commons)之得二重位置,一面為國家主權機關,一面為立法院者,即此千八百三十二年一役之結果故也。(同前94頁至95頁)然則和平、激烈,非革命字義中必需之條件,其至重條件,惟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