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1.pdf/9

此页尚未校对

{{{caption}}}

以此爲存心而非應事乎。要之叢說。只因誤認章句無時不中之中。爲在中之中故如此見爾。讀者詳焉可也。趙德箋義王肅本作小人之反中庸

也。箋按孔䟽引唐陸氏曰。王肅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朱子易說云。乾卦中其唯聖人乎兩語。王肅改一聖人作愚人如此亂道。如小人之反中庸。

此却又改得是。故或問云。王肅程子悉加反字。盖叠上文之語。諸說皆謂不煩增字而理亦通。但以文勢考之。則恐未然。愚按東萊吕氏又說小人

之中庸。又一反字。亦不消著反字。盖小人自認無忌憚爲中庸。然則東萊亦同諸說。但朱子不明言之。程復心章圖按此章中庸只是一箇字。不可

折開說。中庸乃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一箇平常底道理。此則天命之本然。而率性之自然底故君子爲能體之。小人則反是。下文平觧上二句。君子

之體中庸也。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隨時以處中也。時中之中。是發於事物上論。如允執厥中之中也。中是當然恰好處。當臨時隨事看。不可執一。

天下事事物物。皆有一當然恰好處。便是中。一室有一室之中。一國有一國之中。天下有天下之中。以人事論之。父子主恩。則主恩乃父子之中。君

臣主敬。則主敬乃君臣之中。以至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乃夫婦。長幼朋友之中。以身論之。足容重。手容恭。乃手足之中。坐如尸。則尸乃坐

時之中。立如齊。則齊乃立時之中。又大而言之。在堯舜。則以揖遜爲中。在湯武。則以征伐爲中。在禹稷。則以救民爲中。在顔子。則以陋巷爲中。曾子

以去爲中。子思以守爲中。在三仁。則比干以死爲中。箕子以奴爲中。微子以去爲中。凡事事物物。千條萬緒。大有大之中。小有小之中。莫不皆然。楊

氏爲我。墨氏兼愛。二者之間。執一箇中。是徒執中無權。安得有中。權是時銓量其輕重以取中。如此方是中。此君子而時中也。此句中間一而字湏

子細看。小人中庸。湏依王肅本着一反字。小人之反中庸。是平時不能戒謹恐懼。以有小人之心。而又無所忌憚也。君子之中庸。是平時能戒謹恐

懼工夫。方能事事合中。小人之反中庸。是平時不能戒謹恐懼。故肆情妄動。無所顧忌。所以與中庸背馳。

君子中庸以君子言其德善以时中言善之至

中庸

小人反中庸以小人言其心惡以無忌憚言惡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