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0552.pdf/7

此页尚未校对


言中庸其至矣乎。過則夫中。不及則未至。故惟中庸之德爲至民鮮能乆矣世教既襄。民少能之。今已乆矣。右第三章

緝義承上文而言中庸之道。非特小人反之。而衆人亦鮮能之。以起下章不行不明之義。錢時融堂管見與上章反中庸之意相承。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

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章句知者之知去聲 道者。天理之當然中而已矣。知愚賢不肖之過不及則生禀之異。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過既以道爲不足行。愚者不及知

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賢者行之過。既以道爲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朱子語類賢者過之。

只知就其所長處著力做去。而不知擇乎中庸爾。銖朱子語續録道之不行由知者惟務求知而不去行。道之不明惟賢者惟務力行。而不求知。問

知者過之如何却說不行賢者過之。如何却說不明。先生云。知者緣他見得過高。便不肯行故云不行賢者資質既好便不去講學故云不明智如

老佛皆是。賢如一種天資好人皆是。朱晦𤲅大全集答張敬夫 道之不明不行。來喻與鄙意大指不異。但語有詳略逺近不同耳。然熹所謂不必

知。不必行。所當知。所當行等句。正是要形容中字意思。所謂以爲不足行。以爲不必知。不知所以行。不求所以知等句。又是緊切關紐處。恐不可闕

但鄙論自覺有箇瑣碎促狹氣象。不能如來教之高明簡暢爲可恨。然私竊以謂不期於同。而期於是而已。故又未能遽舍所安。萬一將來就此。或

有尺寸之進。此病當自去耳。大抵近年所脩諸書多類此。以此未滿意。欲爲踈通簡易之說。又恐散漫無收拾處。不知所以裁之也。 答萬正淳

楊氏觧知者過之爲極高明。而不知中庸之爲至。解賢者過之爲尊德性。而不及道問學。恐未安。極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是徹上下。貫

本末工夫皆是一貫。無適而非正也。如楊氏之說。則上下本末。可離而爲二矣。 大槩得之。更宜體味。 游氏引鄒衍談天。公孫龍詭辨。爲智者之

過亦未當。若佛老者知之過也談天詭辨。不足以爲知者之過。 知者之過非一端。如權謀術數之類亦是。龍衍乃是狂妄。又不足以及此。程子遺

書道之不明也。至不肖者不及也賢者則只過當。不肖又却都休程子輯畧程子曰知者過之。若是聖人之知。豈更有過。伊川又曰聖人與理爲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