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17.pdf/17

此页尚未校对


此。及兩江合流處。亦置一石幢以誓水患。有屋覆之。工藝精緻。幢成公自徃作佛事以致禱馬。今屋廢。但石幢存。西南敷政門俗呼武寧門。蓋以

武寧指揮在為。故名。西保障門舊名興化門。范公子長。以由是而升堡山。且取保障之意以為名。門之外為瓮城。中有亭曰愛山。西北汲水門

在騎射營後。紹聖元年。以營無井泉。於營後開門取水。應副人馬。北朝天門出是門。即超舊京之道。故名。嘉定十年。范公子長。改建門樓。更書其

額。樓之右有門。與帥治接門之外為瓮城。建亭其中曰肅詔。東北濟川門俗呼小川門。蓋聲訛矣。凡江北兩津來往者。皆出入於是門。故名。又

東北有廢門一俗呼水門。在濟川門之右。不詳啓塞之由。循門而左行。則為團敵。團敵之上為海觀。海觀之下。即誓水石幢。幢下據兩江之會。裏

城子城據開禧志記。但云舊圖經載諸官廨。在子城西北畔。今鈐轄節推録參司户四廨。不在子城之内。其在内者。獨通判鈐幹撫幹節判㕔而

已。興築之始既不載。而周圍高厚俱不可考。官廨與民接者。雖僅有墻堵。而内外壕塹。亦莫之見矣。舊曰門三。今考之門凡四。南譙門治平三年。

守周公永懿建。合江知縣鄧綰為之記。淳熙元年。大帥李公燾重建。上揭州榜。九年丞相趙公雄以緫領。馮公憲大書易舊額。慶元元年。范公仲藝

以三刀多芒刃。特為改書直門。而前二百步為軍門樓。嘉泰三年。帥王公勲遷州治之舊宸章閣。以建上揭軍額。亦馮公憲書。樓之北向揭許公奕

所書。南樓二大字刻漏本之燕肅所製。舊以石為之。其池一闊二尺七寸。深一尺四寸。順闊一尺八寸。其形方。平池一。深八寸。徑二尺。其形圓。水斗

一。深二尺四寸。徑一尺五分。其形立而長。其石皆厚大。止以則水鼓十有二枚。角十有一枝。銅鉦九。面上鑄紹興辛巳十月造字。箭二十有五級。襄

彈一十九。凡十九襄偏為一會。春秋十四會。五會為一點。夏十三會為一點。冬十七會十八會為一點。視二至二分刻數增减。譚架共長一丈四尺

七寸。嘉定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地大震。其石池皆壞帥范公子長以其州陶器精於時刻。命工製造以來。置于籌邊堂。後遷於此。衙東門入門而

左。為熙春園。仲春花卉盛開。刖開園門。與民同鑒。月餘乃罷。西門出自州倉。通都教場。遇支軍糧則開之。以便出入。東北門在朝天門之側。為

菜門。設而不開。江安縣江陽譜江安縣城嘉定十五年。權縣令開師古。改築四門。建樓其

上。邑人鄧選掦於其南門為樓記。其略云。縣治背大江。向南山。諸峰横陳于前。如拱如揖。自縣譙望南城樓。直如引繩。樓歲乆頽壓。過者病之。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