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76.pdf/17

此页尚未校对


義井。在湖州府四十四所。舊編載處所。譙門外。東西各一 衙西門一錬丹井。簽判西聴北 清通坊南 司理院前 醋庫南  瓦子巷西

鐵觀音院東 間元寺東西各一 烏程縣前後并西各一州學東面各一。獵場巷 威果管東 靈濟廟。東西各一 小宫前郟家巷 子城

東西并後各一 堂子巷 前石橋北。亭子巷 天慶觀。東西各一 天聖寺南。又寺溪東 革草巷 報恩寺東 又寺東巷 又寺後 飛英

寺南 龍騎營前 歸安縣西。無星橋東 馬軍管下。南廟前 西倉前。自龍騎營前以上三十九井。在郡西北連下山。故泉清而甘。歸安縣西以

下五井。在郡東南。地多沮如故泉或黄或白。而味淡。亦猶四水合流。西濁而南清也。並舊編。大抵。湖雖澤國郡人罕汲溪飲。且以土薄易鑿。故皆井

汲是以義井。處處有之。 錢氏飲馬井。在武康縣北十五里。名懷德耆舊相傳。吳越王錢鏐時過此飲馬坎中。水泉迸流。里人因凌治之。 石井。

在武康縣東南八里。石脇山之巖。天欲雨。則出雲氣。 銅井。在武康縣西北十五里。銅官山麓。昔人引藤蔓爲綆。探之莫窮其底。井旁有石燕洞。餘

英志云。燕之隱見。以春秋分。興巢燕同。 温井。在武康縣西南十五里温村。水旱無盈涸。灌田頃畆甚多。 金井。在武康縣北十五里。里名永仁。泉

在山巔。有古松䕃之色正黄。深不見底。莊井。在武康縣北五里。几山之東。旱不枯竭。灌田百餘頃。 義井。在武康縣南十二里。黄泉村。旱亦不枯。

毛公醴泉井。在武康縣西壯七里招賢山。縣令毛滂。始見泉出平原。色如乳。因䟽爲井。砂井。在安吉縣東南。 湖州諸邑。號山邑者。安吉武康也。

而安吉爲之㝡。故其舟皆刳木爲之。以其水驟長而易退也。且多置湖泊。及沼沚陂堰之屬以潴水。故其民不一意於農。至於育蚕。則以多爲貴。有

至數百箔者。一在武康縣西一里。懷安門外。俗呼爲砂井頭。橋梁

吳興續志湖爲水國。徒涉是病。葺其輿梁。實爲王政。叙橋梁。 舊志。在城三巨橋。曰駱駞。曰儀鳳。曰甘棠餘可紀者。四三而已。今皆如舊。不復再録。

皇朝著令橋梁道路。府縣佐貳官領之。故六縣各上其數於府。其目繁多。不能

備載。姑以鄉都緫數。附見各縣之下。吳興志湖爲澤國。苕霅衆水會于城中。浩漾湍急。既不可厲揭。而涉濟以舟栰。遇風朝雨夕。溪流暴漲之際。亦

有覆溺之懼。故成梁之政。視他郡尤急。郡舊稱三巨橋。而舊經統記共載七橋。徐仲謀有溪上七橋詩曰。羅列全如斗極星是也。盖由餘不前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