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82.pdf/2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二 六模

湖州府八

武康縣。吳興續志武康縣舊志。所載寺院二十有八。殿宇不存者太半今考廢興之由。及近世蹔建。而復廢者。各具于編。 證道寺。在縣西南二百

步。南齊建。名齊昌。宋改今名。元仍其舊至正十六年毁于兵。今洪武九年重建。顯忠資福寺。在縣東南三十里禺山下。宋紹興中和王楊存中建。今

惟一殿。巋然獨存。達觀寺。在縣東三十里。獨蒼山之陽。毁于兵。今新建屋十數楹。 右寺三。皆舊志所載。廢而復興。特書其故。 吳興志大慈寺。在

武康縣東五十步。統記云百步。梁普通六年八月建。名寳相。統記作保相。唐漢陽王張秉之爲碑。續編及餘英志。不載碑事。後唐廣順元年。邑人唐

君師捨宅重建。宋乾德五年。僧道興重修。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有神鐘記見事物雜志。 證道寺。在縣西二百步。南齊建元元年置。餘英志云。以邑

人秘書郎沈宻舊居建。名齊昌。唐天寳四年改名永安宋建隆三年縣令羅文圭重建。治平二年改賜今額。舊編云。門對大溪。南望群山。景最清勝

餘英志。載毛澤民游證道寺詩。有吏看酴釀一夜春之句。統記又云。沈宻爲其事碑。  靜林寺。在縣西三里孟宅保西。梁大同四年十月置。唐咸通

六年齊侃禪師更造。舊編云。九年改今額。餘英志云。寺暇溪流。相爲勝絶。寺有妙峯亭。妙行堂。臺中軒。及載毛澤民。及葛文康詩詞。葛公詩有云。妙

行堂前聳碧鮮。臺中軒外叠礸砊。軒外叠石爲山也。又云吳興記。稱寺有唐張秉之碑。今碑僅存。字不可辨。 禪靜寺。在縣西北七里招賢山。唐顯

德中建。名招賢。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有集翠堂。留芳軒。玉醴來。餘英志。載毛澤民集翠堂詩。禪靜庵詩。葛文康留題。 皇覺寺。在縣東北十五里

鳳凰山。後漢述善侯沈戎故居。地名沈壁。沈氏世居之。宋元嘉三年。戎之八世孫司空慶之。吏部尚書曇慶。五兵尚書懷寧。光祿大夫孟韙等。請以

始祖宅爲寺。文帝以述善侯有功於人。人懷其德。錫名懷德。唐天復九年重建。改名永德。宋治平二年改賜今名。餘英志云。始聞山時。術者以此山

有鳳翅形。鑿之必英。既而舉鍤。若有鳳凰飛去。翠峯寺。在縣東北三十里小山之麓。統記作小山寺。宋元嘉元年建。僧法瑶嘗住持。事見郡志高僧

下。齊永明三年改爲尼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復爲僧舍。寺有塔七層。餘英志載毛澤民遊翠峯寺詩及題塔院詩。 廣福尼寺。在縣東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