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343.pdf/12

此页尚未校对


而謀之。議以充合。遂得學山木價之已夫者三百六十貫有奇。畀儒士廖夢弼郡吏李玄珪。即工于番禺。越三月器就歸而釋奠。禮用必成。於是以

學在郊。置籍䖍諸郡庫學官庫職滿代相授受。庸則司器暫掌焉。其用必可謂逺矣。嗚呼。聖人之道在兩間。萬世百千載一心也。崇報典禮。春秋享

祀。陳樽俎。列簠簋。罍爵秩秩有序。少爲貴。而多爲美。登降俯仰。雍容揖讓乎其間。内外諸生。各恭執所事。肌膚之固。筋骸之束。觀感興起。亦不知其

有以自立矣。盛德備禮之矣哉。斯所愈乆愈不忘也。吾將見人材詵詵。必復有如馮。相國者。由斯學出矣。是蓋守臣不負國家建學立師之意也。噫。

天下之學皆若此。豈不可乎。禮器一百二十九。工值三百貫。餘爲修飭殿廡費。至正七年二月日。 藤州儒學集書記。 聖朝混一四海。文就萬方。

建學興科。以造多士。然必資於書籍。藤雖僻在遐荒。然古稱名郡。地靈人傑。在宋則有馮文簡公由三元而致。相位者。自經兵火之後。科目之興垂

七十年于兹矣。而泮宫無片丈之可攷。宜其後進蔑無聞焉。至順壬申郡守朝列大夫三峯文公以外寇故脩葺城壘之餘。遂并泮宫而新之。其規

模尤爲宏麗焉。特以書籍之未有。邇於癸酉之夏。會儒學官伍直及執事者僉議。每畆出貲。暨郡邑官史各以裒俸贈助。令鐔津邑諭廖蔭諧江廣

間贖文籍。自經史以下至于詩詞韻畧若于編。又於郡治之南創小樓三間爲藏貯之所。立司書以掌之。誠學校之盛事也。矧今文運方興。以科自

取士。他日藤之諸生。博覧萬卷。由是而登高科躋膴仕。增光前後。追踵馮文簡公之遣烈者。又何可量哉。兹以所置書目刻于後石。置簿鈐記。凡教

官考滿得代。俾其相㳂交割。方許紷由。庶畿前書不致有散失之虞。而斯文足爲悠逺之計。更冀同志者勉焉。時元統二年歲次甲戌四月吉日記。

馮太守德政碑。 嘗聞之詩曰。豈弟君子。民之父母。謂其平易近民。而民皆歸之。故凡居守令之職者。實任父母之責。而以愛民如子之心爲心

則善古所謂循良之稱者。將不期然而然矣。伏惟聖朝混一區宇。日月所照。霜露所墜。薄海内外。靡不臣服。載籍以來。未有如今月之盛。方今明良

在上。孜孜圖治。守令之選。於古尤慎。循良之稱者。乃寥寥無聞。初未嘗以此少天下士或未之見也。年來余以柳秋官致仕寓于藤。目與郡之父老

暨三四賢士大夫。相與徜徉。因得以觀郡守馮侯之爲政。名思齊。字仲賢。號勉齋。世家于真定之欒城。自推擇凡五轉官守藤。藤之民咸感化焉。侯

之爲人。氣質慎重。德量優容。下車之初。宣上意而達下情。開城心而布公道。推恩施惠。有愛民濟衆之心。端本澄源。得修已治人之道。律身廉潔。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