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343.pdf/16

此页尚未校对


人之道動必以誠。誠即信也。信猶可及於豚魚。况人也哉。今觀張俠之爲政。不出乎誠信之間。民故樂。從而不怨。良有以夫。余故不揆其蕪陋。而勉

爲之書者。不欲揜人之善而著其善也。先是全州石俠與梧容鄰郡之官。皆剡薦之。或願舉以自代。理亦宜然。侯名那海。字伯堅。山東人。由湖廣行

省宣。使。今居是職云。詩曰。有藤之封。于桂之東。山爲城墉。水爲池潨。方時之雍。有古之風。民和物融。如春匪冬。今非昔同。民困其中。罹以瘝恫。視天

夢夢。天誠匪朦。賢俠寔逢。復誘其裏。爲黄爲龔。歛鍔藏鋒。匪脩厥容。吏茸民從。情無不通。清明在躬。暴虐絶踨。征不停𩣭。居不驚鴻。亦有艨艟。更無

燧㶻。農商百工。各業其宗。桑麻重重。黍麥芃芃。不厭不慵。賦役是供。新我頖宫。公館亦崇。學廪常充。犴獄屢空。政教兼隆。頌聲渢渢。民謡雖公。石尤

可攻。紀侯最功。以詔無窮。願侠奮庸。如夔如龍。致君義農。時和歲豐。至正十七年。倉龍丁酉。嘉平良日。將仕郎前雷州路遂溪縣主簿張志道撰。

追逺堂記 洪武六年春。金文仲謫藤郡。越十有二月壬子。乃構家廟于公第之東。堂廡門垣粗備既落成。以庚申奉高曾祖禴于廟。又追祀始祖

于夾室。設籩簋薦時食。仍以祖廟追逺之名扁之。示祭盡其誠也。蓋追逺者。人之所易忽。而能追之。則已之德厚。而下民亦歸於厚。此聖賢之格言。

古今之通義也。金氏爲嚴陵望族。鼻祖太常公謚作肅者。實爲趙宋重臣忠綆立朝。義方垂世。迄今二百餘載矣。高祖參軍質。父府教士良皆以道

學業其家。敦信義。尚名節。明哲保身。克享耆壽。位不滿德。澤流後人。文仲少頴悟。有志畧。孝敬事親。勤敏力學。年禾壯掇巍科。佐天官。謫貳藤郡。古

藤僻在炎荒。民徭雜揉。㝠頑强梗。號稱難治。雖俊秀。間出。而父兄莫訓。則熏染吏業爲蠹。其俗。好神鬼。每事惟神鬼是聴。不知烝嘗祠禴爲何事。故

家富子分。家貧子贅。甚者德色誶語之俗。比比皆是。生且違。養。况追逺乎。興言及此。可謂太息。文仲蒞政初。即扶弱抑强。寬猛胥濟。飾黌宫。嚴廟貌。

以妥神棲。以敦風化。公務雖劇。必造庠序以講孝義。資橐雖虛。必捐廪祿以周貧乏。親老異居者。責以就養。爲後他姓者勉其歸宗。作孝子祠。表忠

臣墓。遵行鄉飲酒禮。賓主僎介。不失其倫。錫胙宴樂。耋艾觀感。用夏蠻夷之道殆庶幾乎。予嘗感今思古。自天子以至官師。降殺莫不有廟。故事亡

如事存。齊明盛服。焄蒿凄愴。若將見之。世衰禮壞。由貧而富者不録其祖。由賤而貴者耻言其先。貨視含寳。而薪視立木者蓋總總也。安能有追逺

之念。而使民德之歸厚乎。噫。世有隆污。而孝無貴賤。地有夷夏。而祖無異同天理之在人心者未嘗泯。而受父母之遺體者未嘗殊也。特以教化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