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740.pdf/20

此页尚未校对


具矣。斯任形者也。至於人。常有五性而不著。以事觀之然後著。日常有五色而不見。以水觀之然後見。氣常有五音而不聞。以弦考之然後聞。斯格

物者也。是故聖人不能作易。而能知自然之數。不能作琴。能知自然之節。何則數本於一。而成於三。因而重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及其應也。一必於

四。二必於五。二必於六焉。氣之相召其應也必矣。卦既盡笑。故盡琴焉。始以一弦泛桐。當其節。則清然而號。不當其節。則泯然無聲。豈人力也哉。且

徽有十三而居中者爲一。自中而左泛有三焉。又右泛有三焉。其聲殺而已。絃盡則聲减。及其應也一必於四。二必於五。三必於六馬。節節相召。其

應也必矣。易之書也。偶三爲六。三才之配具馬。萬物由之而出。雖曰六晝。及其數也止三而已矣。琴之畫也偶六而根於一。一鍾者。道之所生也。在

數爲一。在律爲黄。在音爲宫。在木爲根。在四體爲心。衆徽由之而生。雖曰十三。及其節也止三而已矣。卦之德方。經也。蓍之德圍。諱也。故萬物不能

逃其象。徽三其節。經也。絃五其音。緯也。故衆音不能勝其文。先儒謂八音以絲爲君。絲以琴爲君。愚謂琴以中徽爲君盡矣。夫微十三者。盖盡昭昭

可聞者也。苟盡弦而考之。乃總有二十三微馬。是一氣文絃具之。尺絃亦具之。豈有長短大小之限哉。是則萬物本於天地。天地本於太極。太極之

外。以至無物。聖人本於道。道本於自然。自然之外。以至於無爲。樂本於琴。琴本於中徽。中徽之外。以至於無聲。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

考天地之聲也。徃者藏音而未談。來者專聲而忘理。琴箋之作也。庶乎近之。苟其闕也。謮俟君子。世稱其知言。七年東郊建壇恭謝。壇上設正坐奉

天地。配坐奉二聖。遵度時與張浚同典記注。書吳天爲天皇。又增聖租配位。坐謬誤。降爲右正言。浚亦責爲工部郎中。踰嵗並復其秩。九年仁宗以

壽春郡王開府。詔宰。相擇耆德方正有學術之士。咸曰。遵度力學有士行。時稱。長者。遂命與張士遜並爲王友。改户部員外郎。賜服金紫。又賫襲衣

犀帶緡錢。上作七言詩寵之。因謂左右曰。翊善記室。皆府屬也。故王皆受拜。今賓友之禮。當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讀孝經徹音。復以御

詩賜之。國史成。拜吏部員外郎。昇邸進封。改禮部中充諮議參軍。儲宫建。又加吏部兼左諭德。未幾命。使契丹判司農寺。遵度性寡合。喜讀易。嘗云

意有疑。則彈琴辯其數。筮易觀其象。無不究也。天禧四年人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拜官者二人。仁宗即位。特詔贈工部侍郎。又授其二孫官。有集二

十卷。東軒筆録其宗爲壽春郡王。開府。太宗詔宰執。爲朕選端方純明有德學。無過闕。臣僚二人。爲王友。僉擇累日。惟得崔遵度。張士遜尔。遵度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