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001.pdf/15

此页尚未校对


趙伯符為豫州刺史。立義樓每元日人日七夕。月半。乃於樓上作樂。樓下男女盛飾。游觀行樂。 升西山𣈆李充正月七日登剡西寺。賦詩云。命駕

升西山。寓目眺原疇。 謁真君歲時雜記。每月三七日。士庶拜謁醴泉觀真君。正月七日最盛。仍爭趁第一爐香 授經訣北斗經。爾時太清天中

大聖老君。以永壽元年正月七日授與天師北斗本命經訣。廣宣要法。作人舟舩。津梁男女普濟衆生。使不失人路。 述道要天師二十四化記。玉

局化在益州城南門。周回百步。漢桓帝永壽元。年正月七日。天師與老君自鶴鳴山來息。此時地上。忽涌出玉局玉床。方廣一丈。老君升坐。重述道

要。却自升天。玉局陷於地中。東坡詩云。剱闕西望七千里。乘興真為玉局遊。 建善功正一㫖要。正月七日。上元天官三宫九府三十六曹。同地水

二官六宫十八府。同考罪福。此日大宜齋醮。建置善功。 冝齋戒雜五行書。正月七日上會日。可齋戒早起。男吞小豆七粒。女二七粒。一年不病。

送窮鬼歲時雜記。人日前一日。掃聚糞掃。人未行時。以煎餠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石曼卿送窮詩。世人貪利意非均。交送窮愁與底人窮

鬼無歸於我去。我心憂道不憂貧。 得舊詩草堂即事。杜甫人日詩序。開文書帙中檢所遺忘。因得故高常侍適徃居在成都時。高任蜀州刺史。人

日相憶見寄詩。淚灑行間。讀終篇末自作詩。已十餘年莫記存亡。又六七年矣。老病懷舊。生意可知。詩云。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明乆零落。今晨

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 話新詞古今詞話。白雲先生之子張才翁。風韻不羈。敏於詞賦。初任臨邛秋官。邛守張公庠不知之。待之不厚。臨

邛故事。正月七日有白鶴之游。郡守率屬官同徃。而才翁不預焉。才翁宻語官妓楊皎曰。此老子到彼。必有詩詞。可速寄來。公庠既到白鶴。登信美

亭。便留題曰。初眠官柳未成陰。馬上聊為擁鼻吟。逺宦情懷銷壯志。好花時節負歸心。别離長恨人南北。會合休辭酒淺深。欲把春愁閑抖擻。亂山

高處一登臨。楊皎録此詩以寄才翁。才翁得詩。即時增减作雨中花一關以遺楊皎。使皎調歌之曰。萬縷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猶未成陰。據征鞍無

語。擁鼻微吟。逺宦情懷誰問空勞壯志銷凝好花時節。山城留滯。又負歸心。别離萬里。飄蓬無定。誰念會合難憑。相聚裏。莫辭金盞酒淺還深。欲把

春愁抖擻。春愁轉更難禁。亂山高處。憑欄垂袖聊寄登臨。公庠再坐晚筵。皎歌於公庠之側。公庠怪而問之。皎進禀曰。張司理恰寄來。令楊皎歌之

以獻台座。公庠遂青顧才翁。尤加厚禮焉。 唐劉餗傳記。鄭公嘗出行。以正月七日謁見。太宗。勞之曰。今日卿至可謂人日。苕溪漁隱叢話賀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