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001.pdf/3

此页尚未校对


不齊。有清有濁。有厚有薄。且以人物合論同是一氣。但人得氣之正。物得氣之偏。人得氣之通。物得氣之塞。且如人形骸却與天地相應。頭囿居上

象天。足方居下象地。北極為天中央却在北。故人百會穴在頂心却向後。日月來徃只在天之南。故人之兩眼皆在前。海鹹水所歸在南之下。故人

之小便亦在前下。此所以為得氣之正。如物則禽獸頭横。植物頭向下。枝葉却在上。此皆得氣之偏處。人氣通明。物氣壅塞人得五行之秀。故為萬

物之靈。物氣塞而不通如火煙鬱在裏許。所以理義皆不通。人物志夫精欲深微。質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謙小。精微所以入神妙也。麤則失神懿

重所以崇德宇也。澡則失身志大所以堪任物也。小則不勝小心所以慎咎悔也。大則驕陵由此論之。小心而志大者。豪葉之俊也。心大而志小者。

傲蕩之類也心小而志大者。拘愞之人也南郡新書鄭仁表。肅之次子。自謂門地人物文章具美。常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黄氏日抄揚

龜山云。諸葛亮李靖之兵。不務僥倖。陸宣公當擾欀之際。說君未嘗用數。 馬周言事每開人主一綫路。終不如魏證之正。沈明逺寓簡𣈆明帝

問謝鯤若何如庾亮鯤曰。端委廟堂使百僚准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又問顗君何如亮。顗曰。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顧邵問龐統曰。子名知人。吾與子孰愈。士元曰。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略。寬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有人論阮裕曰。骨

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恩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孫興公論劉真長曰清蔚簡令。王仲祖曰温潤恬和。桓温曰高爽邁

出。謝仁祖曰清易令達。阮思曠曰弘潤通長。𡊮羊曰洮洮清便。殷洪逺曰逺有致思。若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然以不才。時復托懷玄勝。逺咏

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庾道季云。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强正。吾愧文度。自此以還吾皆百之甚矣。𣈆人之好品藻

人物而高自標致也。吾夫子所謂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者。諸子之謂乎。蓋其端起於東漢之末。甘陵南北部三君八俊之流造為語言以相名

目。其弊至於黨與相攻。訖成禍亂。不可不戒其初也。唐書王珪輔政。帝以珪善人物且知言。因謂曰。卿標鑒通晤。為朕言房玄齡等材。且自謂孰與

諸子賢珪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兼資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彦博。濟繁治劇。衆務必舉。臣不如胄。以

諫諍為心。耻君不及堯舜。臣不如徵。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於數子有一日之長。帝稱善。而玄齡等亦以為盡己所長。謂之確論。野客叢書抑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