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001.pdf/6

此页尚未校对


軍對壘。剋日乃戰。鳴鏑交馳。負不怨勝。罪不在人責在己也故君子之於人與其陰傾不如顯責。君子之履世也。泛應而主誠致曲而達道。富貴近

人。人以為謙。貧賤近人。人以為謟故富貴宜自下。貧賤宜自守。自下者人愛之。自守者人敬之。將忘其恩必故讎之。將背其言。必故尤之是友也。古

之所謂不學今之所謂口詩書而行市人者也。虎狼之澤。安得麒麟而友之。鷹鸇之林安得鸞鳳而友之。惟不待之以虎狼鷹鸇而待之以人道。庶

乎可以自存爾。祭祀必立尸。講學必立師。敬尸敬其先也。尊師尊其道也。不敬其先非孝。尸何與焉不尊其道非賢。師何與焉。或曰。近世何師道之

不立耶。曰。古者師道德漢魏以來師經學。隋唐而           降。所師者場屋之文而已。宜乎師道之不立也。

人品史子朴語人之品有四。善焉者上也。惡焉者下也。善焉而不見其善之迹。愈上矣。惡焉而不見其惡之形。愈下矣。性理字學若

就人品類論則上天所賦皆一般。而人隨其所值又各有清濁厚薄之不齊。如聖人得氣至清。所以合下便能生知賦質至粹所以合下便能安行。

如堯舜既得甘至清至粹為聦明神聖又得氣之清高而豐厚所以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至於享國皆百餘歲。是又得氣之最長者如夫子亦得至

清至粹。合下便生知安行。然天地大氣到那時已衰微了。所以夫子禀得不高不厚止栖栖為一旅人。而所得之氣又不甚長。止僅得中壽七十餘

歲。不如堯舜之高。自聖人而人各有分數。顔子亦清明純粹。亞於聖人。只緣得氣不長。所以夭死。大抵得氣之清者不隔蔽那理義便呈露昭著如

銀盞中滿貯清水。自透見盞底銀花子甚分明。若未嘗有水。然賢人得清氣多而濁氣少清中微有些查滓在。未便能昏蔽得他。所以聦明也易開

發。自大賢而下。或清濁相半。或清底少濁底多。昏蔽得厚了。如盞底銀花子看不見。欲見得須十分加澄治之功。若能力學。也解變化氣質。轉昏為

明。有一般人禀氣清明。於理義上儘看得出而行為不篤。不能承載得道理。多雜詭譎去。是又賦質不粹。此如井泉甚清。貯在銀盞裏面。亦透底清

徹。但泉脉從淤土惡木根中穿過來。味不純甘。以之煑白米則成赤飯。煎白水則成赤湯。烹茶則酸澀。是有惡味夾雜了。又有一般人。生下來於世

味一切簡淡。所為甚純正。但與說到道理處。全發不來。是又賦質純粹而禀氣不清。此好井泉脉。味純甘純佳而有泥土渾濁了。終不透瑩。如好公

恭儉力行篤信如古。是甚次第正大資質。只緣少那至清之氣。識見不高明二程屢將理義發他。一向偏執固滯。更發不上。甚為二程所不滿。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