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006.pdf/15

此页尚未校对


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清者賢後李固氣之清者爲神。人之清者爲賢備體而成禮。禮器。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

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賦對懷五常之性。一元判於洪蒙。命兩間者人。兩儀分於上下 抱陰陽之氣。得仁義之粹 均是物耳感秀異之氣。獨

惟人者鍾精粹之姿 受未一氣之中。旣無毛羽可以禦寒暑於外。懷此五常之美。又無爪牙可以奉嗜欲於已 性禀一元。情𣶬六氣戴高而

屨厚。别聲而食味 命則受帝。生而禀彝 心之端也仁義禮智信。性所有者貌言視聴思 與兩儀而堯肖。涵五氣之最清 猛如虎豹也或攬

而或國。力若牛馬也必驅而必馳 俱有五常之道。均一性之天 均以賦命。生而秉彝 其氣也成陰陽之秀。其貌也肖天地之儀 率性謂

道。受中以生群書足用人 事對有能有爲嘗。與形與貌莊事實 名君孟子曰。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孟離妻下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爲

堯舜告子下武王曰。惟人萬物之靈書泰誓上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洪範武帝人受命於天。固超然異於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親。

出有君臣上下之義。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有恩以相愛。此人之所貴也。是其得天之靈貴於物也。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明於天性。知自貴於

物。狘後知仁義前董仲舒東聖賢問管仲曰人也語十四經人之所𦔳者順。繁辭上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記樂記諸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公孫

上人之有是四端也。同上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離妻下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同上人無有不善告子上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

人有貴於已者。弗思耳。同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盡心上仁也者。人也盡心下人之所以爲人者何以也。以其

有卞也苟非相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爲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何

用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羣。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時。裁萬物。兼利天下。無他故焉得之分義也。王制人

相忘於道術莊大宗師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德充符精通靈符與造仁者爲人淮原道訓冲和氣者爲人列天瑞敢問何如斯可謂

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輕。則可謂之人楊修身諸史人函天地陰陽之氣。有喜怒哀樂之情禮樂志凡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後

卓茂傳人非天地無以爲生。天地非人無以爲靈劉陶傳人禀五行之全氣以生。故於物爲最靈唐五行志萬物莫靈於人陳子昻傳惟人之初。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