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006.pdf/16

此页尚未校对


總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傳人之能爲人。由腹有詩書韓符讀書城南體題禀靈。受中 冲和。最靈 最貴。秉彝賦偈具彼萬善。澤然一天 性則

惟貴。神而匪愚 氣質均賦。粹精内全 凡爾賦質。同然秉彝 物則暮全。暑在秉彝之始。聦明均禀。根諸肖貌之先 與形與貌蓋自受中之日。

有親有義實原秩典之天賦隔色被而生。戴氏述其端之語。中居以應。孔生陳此性之辭聲律會元人 事隅 秉彝烝民詩。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彝德五行之秀記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注。言人兼此氣性绳也。䟽。秀。謂秀異。言人感五行

秀異之氣。故有仁義禮智信。性是五行之秀氣也天地之心記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食味别。聲被色而主者也。注。此言兼氣性之效也

曰仁與義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䟽立人之道有二種之性。曰愛專之仁與斷割之義。作易本順此道理體題禀靈。秉彝 鍾秀。函性 焉貴。愛

裹 最靈。常性賦偶凡曰肖貌。孰非秉彝 良知良能同得於至和。有物有則實均於常性 爲物之貴。秉彝則均 具乃五常之性。爲乎萬物之

靈仁人 反題愛人。用國 利物。慱愛 在上。無敵賦偈動也有愛。存焉以神 誼當正也。非汲汲於謀利。亂必遏也。蓋拳拳乎吊民 謂勢如磐

石。雖有道以固本。然兵若時爾。實存心於拯民位則冝在。心乎愛人書林事類人 故人性者。聖王之田也。脩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

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人不愛其情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寳。人不愛其情。注。嘉瑞出人情至禮運人情善惡混脩其善則爲善人。脩其惡

則爲惡人楊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人之有是四端。猶其有四體也。孟子三才易之爲書也

廣天悉脩。有天道爲。有人道焉有地道爲藏其心不可測度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藏其心

不可測度也民函五常性前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繫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静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

謂之俗云性善惡孟子曰人性善。苟子曰人性惡。楊子曰人之性善惡混。韓原性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盛儀之則以定命也。

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疏天地之中。謂中和之氣。成十三年劉康公云云攔江綱人 體字禀靈。肖貌 秉彝。受中 中和。精粹 最靈。

爲貴賦句靈異萬物。性均五常 函陰陽之氣。必有根陰陽之極。肖天圯之貌。當爲立天地之心 氣禀五行之秀。生鍾萬物之靈 爲大爲小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