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28.pdf/5

此页尚未校对


而糴之以邀善價早曰。朝廷以早族大歲歉。特以王賦貸私室。可見利忘義。爲罔上之事乎。上聞而嘉之曰陳早一家孝友恭儉無比世守家法。孝

謹不襄。閨門之内。肅如公庭。可尚也。時遣内侍裴愈。賫御書散賜江南寺觀。及德義之家。早得三十有三本。愈囬奏陳氏家法二篇上嘆曰。天下有

此人家。真良家也。送史館繕寫。賜諸王公各一本。咸平三年增至一千四百七十八口。胡旦爲之碑其後口聚餘三千。遂析居。後罹建炎寇禍。有繼

珪者七。傳至建炎又百餘口。不蓄私財。一遵祖範。嘉定中。炎詣帥府自陳。下州核實而上之。寧宗詔旌其門書真良家。三字賜之。摭太宗聖訓也。德

安志義門陳氏。胡旦撰義門碑其略曰。按陳氏家譜。陳冝都。王叔名之後。五世孫兼唐元宗時舉進士。爲右補闕兼生京。京進士及第。德宗朝官至

給事中。集賢院學士。無子以從子褒爲嗣。生灌爲高安縣丞。其後避難於泉州。生伯宣。隱居廬山。注司馬遷史記行於世。詔徵不起。就拜著作佐郎。

孫旺徙居德安縣之太平鄉。常樂里。旺生機。機生感。感生蘭。蘭生青。青生六子。六而十七。十七而三十四。自是家益昌族益盛。仲子崇。以治家之道

爲人之本。乃撰家法。垂示將來。室無私財。厨無私饌。大小之教。内外如一。於是爲江州長史。家法之行始於大唐大順元年庚戌也。至衮爲司户參

軍。試太常寺奉禮部。僞唐旌表孝悌。摽揭門閭。於是陳氏特立義門。始於昇元元年丁酉也。至道中。宋太宗遣内侍裴愈賫御書散江表。志吳山寺

觀。德義之家。皆賜之。陳氏所得。凡三十三本。藏之于家。愈復上陳氏家法二篇。太宗曰。天下有此人家。真良家也。始者陳氏二百人。而家法行三百

口。而義門立。開寳之末。計七百四十口。咸平三年。增至一千四百七十八。又徐鉉江南録。鄭文寳江表志。載陳氏長㓜七百口。不畜僕妾。上下睦姻。

人無間言。每食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别爲一席。有犬百餘。亦置一船共食。或一犬他適不至。則群犬昂首相候。不食。此義氣所感而然也。其陳崇有

家法。叙曰。易云家正。則天下大定。是知治家之道。古猶病諸。故聖人垂五教。敦九族。使後之人倫勤而行之。自非聖人不可庶幾乎。我家襲秘監之

累功。承著作之貽訓。代專孝弟。業繼典墳。繇是子孫衆多。上下和睦。存没十十代。曾玄二百人。粗副孫謀。致其餘慶。我聖人誕敷孝治。恢振義風。錫

以渥恩。表之閭巷。勃焉榮耀。幸異鄉民。得不以知足宅心惡盈是懼哉。崇所感者。殆恐將來昆雲漸衆愚智不同苟無敦睦之方。慮乖負荷之理。今

設之以局務。垂之以規程。推功任能。懲惡勸善。公私出納之式。男女婚嫁之儀蠶事衣粧。貲財飲食必合均等。務要和同掌令子子孫孫無。間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