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49.pdf/11

此页尚未校对


至劫盡。須彌洞然。諸天宫殿悉皆都盡。初禪已下。無免火灾。凡一十五有衆生。百千萬億諸業苦惱。持是觀世音名。火不能燒。何但止就閻浮提人

作解耶。直就一十五有果報。望舊解火。誠可笑哉。餘九番非彼所知。次明修因惡業火者。隨有改惡脩善之處。若五戒十善。多爲惡業所難。故經云。

燒諸善根。無過嗔恚。雖生有頂。頭上火燃。術姿伽欲火所燒。金光明云。憂愁盛火。今來燒我。能破善業。退上堕下。皆名爲火。若能稱名。得離惡業。故

請觀音云。破梵行人。作十惡業蕩除糞穢。今得清净。由斯菩薩感神之力也。次明煩惱火。若聲聞人。猒惡生死見三界因果。猶如火宅。四倒結業。烟

炎俱起。輪轉墮落。爲火所燒生死蔓延。晝夜不息。勤求方便。競共推排。予出火宅。稱觀世音。機成感應。乗於羊車。速出火宅。入有餘無餘𣵀槃。即得

解脫也。次明支佛。次明六度行。次明通教。次明别教次明圓教。次明變易土鈍根人。次明變易土利根人。凡有九番行人修道之時。並爲五住煩惱

惑火之所燒害。各脩方便。方便未成。火難恒逼。稱觀世音。方便即成。便得解脫。一一當其法門。細作機感之義。問菩薩住何法門。而能如是耶。荅。菩

薩法門無量。不出别圓兩觀本起慈悲。故能十番垂應。所以者何。菩薩元初發菩提心。見舉報火。燒諸衆生。即起慈悲誓當度脫。受持禁戒。亦起慈

悲。敕諸業火。脩無漏觀。白骨流光。發火光三昧。八勝處中有火勝處。十一切處中有火一切處。皆起慈悲。當爲衆生。滅煩惱火。又觀諸火。悉是因緣

所生法。體之即空。又從火空而觀火假。分别。因緣。又觀火中。見火實相。如是次第。節節皆有慈悲。誓當利物。今住補處。力用無盡。以誓力。熏諸衆

生。未曾捨離。隨有機感。即能垂應。若事火起。稱名求救。即對本時。果上慈悲。㧞苦與樂。惡業火起。即用持戒脩定中慈悲。煩惱火起。即用無入空

入假入中等慈悲。節節相關。若衆機競起。一時牽感。慈悲遍應。皆得解脫。如華嚴第四十云。善財詣進求國。見方便命婆羅門脩苦行。求一切智。有

大刀山。四面火聚。從刀山上。自投於火。語善財云。能入此者。是菩薩行。善財生疑。言是邪法。梵語善財。莫作此念。此是金删大智人。欲竭愛海。自在

天云。此菩薩五熱炙身。令我滅邪見。離我心諸魔。又云。菩薩炙身時。我等宫殿。猶如聚墨。我即發菩提心。乃至他化自在天。於煩惱中。得自在法門。

乃至龍鬼阿鼻。皆發菩提心。捨本惡念。善財聞空中語已。即時悔遇。登刀山入大火聚。未至得菩薩安住三昧。入火得菩薩寂靜安樂照明三昧。此

火山者。名爲無盡法門。若入此門。能知諸法。故舉彼經火法門如此。證成觀音火法門。慈悲敕苦。十番利益也。次明菩薩本脩圓觀所起慈悲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