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49.pdf/15

此页尚未校对


所以者何。菩蕯脩别觀時。見衆生漂果報水。起誓拯濟。菩蕯脩戒定時。以善治惡。於諸禪定。水光三昧。水勝處。水一切處。皆起慈悲。以善攻惡。又從

水假入空。發真無漏。從空出假。達水因緣。入水中道。見水實相。蓈蓈法門。皆起慈悲。熏諸衆生。今成王三昧。寂而常照。衆生報水所漂。稱石爲機。對

事慈悲。救果報水。戒定慈悲。救惡業水。三觀慈悲。救煩惱水。一切一時。皆得解脫。如華嚴二十八明善財至海門國。海雲此丘爲說普眼經云。十二

年來。常觀此海。漸漸轉深。大身居止。𤤽寳聚集。如是觀已。則見海底生大。蓮華。無量天龍八部。莊嚴花上有佛相好無邊。即申右平。摩於我頂。爲說

普眼經千二百歲。一日所受阿僧祗品。無量無邊。若以海水爲墨。須彌聚筆。嘗爲此經。不能得盡。當知水法門攝一切法。赤如大品門。字門。具足一

切義。觀音於水法門。乆已通達。故能遍應一切水難。復次本修圓觀法門。無緣慈悲。遍應一切者。觀水字門。十法界趣水字。是趣不過。水尚不可得。

云何當有趣不趣。十法界趣水是俗諦。水尚不可得即眞諦云何當有趣不趣。即雙非顯中道第一義諦。如此觀水字。十法界三諦之法。即起無緣

慈悲。遍熏三諦十法界衆生。故能圓應一切。若分别觀者。以十六三昧。救果報水。以二十四三昧。救惡業水。以二十五三昧。救二未通别圓入空有

流等水。以二十五三昧。救别教出假於有流中。令無染濕。以二十五三昧。救圓教入中無明流水。一切一時。俱得解脫也 記曰。二水難二。初列義

門。二貼文下隨門釋三。初貼文二。初科經。二問何下釋義三。初遭水二。初問。二荅二。初就水難荅。二火難下對火難荅。二稱名。三水論下蒙應。二引

證。三觀釋二。初列三水。從增勝意。同前火難。二如地下釋三水三。初果報。二初遭難二。是時下機應二。次惡下惡業二。初遭難。放拾浮囊等者。大經

云。如人带持浮囊。欲度大海。有一羅刹。乞此浮囊。初則全乞。其人不與。次乞其半。欠乞三分之一。次乞手許。後乞㣲塵許。其人念言。若與塵許。氣當

漸出。何由度海。故𢘤不與。護持禁戒。亦復如是。常有煩惱羅刹。令人破戒。若破根本如全與。破僧殘如半與。破拾墮如與三分之一。破波夜提如與

手許。破突吉羅如與塵許。所破雖少。若不發露。則不能度生死彼岸。菩蕯護拷重禁。及突吉羅。等無差别。今明惡業。故言放拾。二若能下機應。三煩

惱云初明機二。初論惑水二。初邁明諸有水。菩蕯香象。足雖到底。若未達岸。寧見被飄。緣覺觀集而爲初門。故云愛水。增長諸有。二二乗下别示四

教機二。初示聲聞二。次夫下例諸位。夫佛修行。不立分果。深觀緣起。火種三多。福悲既隆。預侵二習。雖未發真。四流莫動。名得淺處。頓證極果。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