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49.pdf/20

此页尚未校对


何安可眠。五苦章句云。十二重城。三重棘館五後刀人守門。爾時思惟。如此怖畏。何由得脫。著於正路。須一心稱觀世音。三業重到。機成感徹。則能

裂生死劵。度恩愛河。不爲煩惱刀杖所害。欲主魔王。無如之何。次明支佛。次明六度行。次明通别圓變易等五住刀箭。傷法身損慧命者。若能稱名。

即蒙聖應。免離通别刀杖。脫二死地。豈非法身慈力即。復次明刀杖機應遍法界者。良由本脩别圓觀時。見諸鋒刀傷毁。即起慈悲。我當救護。脩善

遮惡。時於善惡業。復起慈悲。若觀刀杖。是因緣生法。脩三觀時。後起慈悲。願行填滿。今住王三昧中。無量神力。以本事慈悲。對果報刀箭。修善慈悲

救惡業刀箭。三觀慈悲。救煩惱刀箭。刀杖是質礙。屬地字門攝。菩薩於質礙地門。通達明了。如華嚴四十明彌多羅童女。於師子奎迅城。師子幢王

宫中。處明净寳藏法堂。不可思議莊校。此堂一琉璃桂。一金剛壁。一摩尼鏡。諸寳。諸鈴。諸樹。諸形像。諸瓔珞中。住是一切質礙。具内忠見。一切如來

從初發心。行菩薩道。乃至成等正覺。人成皆於中現。無不明了。如於净水見月影像。此法門名般若普莊嚴法門。善財入此地法門時。能得不可說

陁羅尼。大慈大悲陁羅尼。能作佛事陁羅尼。一切法無不具足。當知地字門。普應一切。令得解脫也。復次圓觀。覲地大質礙之法。攝一切十法界。三

諦宛然明了。在地門中。圓起慈悲。遍於法界。寂而常照。無機不應。若欲分别說之令易解者。以十三昧。救果報刀杖。以二十四三昧。救三毒刀杖。以

二十五三昧。救人空煩惱刀杖。以二十五三昧。救出假無知刀杖。以二十五三昧。救入中無明刀杖。一切一時。皆得解脫。記曰。四刀杖難二。初列

門。二解釋三。初貼文二。初科經。二釋義三。初遭難。二稱名三今言下蒙應二。初據文消釋。二問下對前料簡二。初問。二荅。二約證三觀行二。初通示

三障。二從地下别釋三相三。初果報二。初明遭難。娑伽龍王。本宫安住。興雲降雨。六天四城。修羅龍鬼。感見不同。天見花寳。人得清水。修見刀劒。二

若能下明機應二。次明下惡業二。初遭難。惡業所感。三毒熾然。近障戒定。逺妨三觀。言思絶處。即微妙心。二起怖下機應三。次明下煩惱二。初機二。

初聲聞二。初遭苦二。初釋相二。故大下引證彼經云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養飴。瞻視卧起。若令一蛇生嗔恚者。我當准法。戮之都市。

其人聞已。捨篋逃走。王時復遣五陁羅。㧞刀隨之。宻遣一人。詐爲親友。而語之言。汝可未還。其人不信。投一聚落。部不見人。求物不得。即便坐地。

聞空中聲。今夜當有六大賊來。其人惶怖。復捨之去。乃至路值一河。截流而去。合云蛇若害人。不墮惡道。無三學力。必爲五陰陁羅害若不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