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49.pdf/22

此页尚未校对


鬼欲來惱二乗人。乃至六度通别圓等行人。大經云。唯願世尊。善良咒師。當爲我等。除無明鬼。又云。愚痴羅刹。止住其中。豈非煩惱鬼耶。若稱名誦

念。觀智成就。能令見愛塵勞。隨意所轉。不能爲害也。次别圓本觀。慈悲機應者。别觀菩薩初發心時。見諸惡鬼。惱亂世間。無能救解。如訖拏迦羅等

惱昆舍離。是故菩薩。興起慈悲。爲作擁護。若修諸善。爲惡所壞。亦起慈悲。令善成就。若觀此鬼。及以業鬼。皆是因緣生法。從假入空。出假入中。皆節

節慈悲誓願。於諸煩惱。深達實相。成王三昧。以誓願重修。法界衆生。若遭鬼難。能遍法界救護。以事中慈悲。救果報上鬼。修善慈悲。救惡業鬼。以三

觀慈悲。救愛見無明等鬼。悉令諸鬼。堪任乗御。不能爲惡眼視之。如華嚴四十三。迦毗羅婆城。娑婆陁夜天。於日没後。見處虛空。見其身上。有一切

星現。一毛孔中。見所化衆生。或生天上。或得二乗。或修菩薩行。種種方便。皆悉見聞。爾時夜天。告善財言。我於惡衆生。發大慈心。不善衆生。發大悲

心。於聲聞緣覺。發安立一切智道心。我見衆生。逺離正道。趣於邪徑。著諸顛倒。虛妄迷惑。受衆苦惱。我見此已。無量方便。除諸邪惑。安立正見。故知

法身菩薩。以夜人鬼身。能作如此安立衆生。觀音菩薩。於此鬼神法門。豈不通達。普應一切。令得無害。若圓觀識種。是愛見鬼門。一切法趣此識種

鬼法門。十法界三諍。具足無緣慈悲。普被一切。即是鬼門。玉三昧力。遍應法界。若分别說者。以十三昧救事鬼。二十四三昧救惡業鬼。以二十五三

昧救二乗通别圓入空鬼。乃至入中道。一切一時。俱不加害。 記曰。第五鬼難二。初列門。二貼文下隨釋三。切貼文二。初科經。二三千下釋義四。初

標處二。初大千假設。二對上料簡。二遭難。三稱名。四鬼所下蒙應恩盛。即是折攝二門。以恩攝故。害心惡眼。二俱休歇。以盛折故。惡害亦然。二約事

標。而不釋上羅剝難。已彰其事。故不重說。三觀解三。初果報二。初明難諸天等者。嗔增諸惡。助鬼之盛。慈爲善本。消鬼之勢。行者當知。若多嗔恚。常

與惡鬼。同其事業。若常慈悲。與佛菩薩。同其出。二如是下明惑二。次明下明惡業二。初明難二。初鬼動三毒。雖是惡鬼使人媱佚。亦是媱佚所召。

以其多起媱思。致令媱鬼得便。嗔恚邪見。亦復如是。又是宿業互相招集。故於今日。同造惡因。破於善業。二三毒下諸惡名鬼。如前業火。業水。業風。

故今諸惡得名爲鬼。皆以三毒而名惡業。與煩惱何異。任運起者。名爲煩惱卒起。决定能動身口。名三毒業。今既能破五戒十善。必非任運貪嗔痴

也。人天散善。名爲動業。四禪四定。名不。動業。二若能下明感三。次明下煩惱二。初明機二。初明難二。初所遭難二。初明滿大千男性剛利。如見推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