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49.pdf/25

此页尚未校对


切煩惱。是識所爲。識最是難。空雖非難。能來難故。空亦名難。空爲業者。亦是業由身内有空。故能動作。造於業因。外空亦然。空爲惑者。於境迷悟。成

障成理。一切法邪。一切法正。而於節節起誓。與㧞。二故净下引經。證入不二法門品。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烏二。四種𢚘即是空種𢚘。如前際

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𢚘者。是爲入不二法門。既云四種𢚘。即是空種𢚘。就性明空。空是中理。此以中理。不於事二。彼約五種。即性

故不二。今明六種。豈不即性。得經意故。加於識種。彌顯不二。若具空識。不即中道。將何以爲王三昧體。二成王下乗誓應赴二。初示。相二。華嚴下引

證見空實相。能於虛空立種種事。利諸衆生。二若作下煩二。初空識圓脩諸門觀法。多推心識。從近從要。初心。易故。人根不等。有宜觀外而得益者。

四念處中。下界衆生。多著於外。故令攝境。觀於内心。上界衆生。多著。内心。故令。觀色。奪於内著。今觀空種。亦是色類。唯是一色。空外無法。故一切十

界。志趣空門。空即三諦。故一切法。皆即三諦。三諦慈悲。無生不攝。二起無下慈悲普應。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賫持重寳。

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衆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

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疏曰。弟七怨賊難亦爲三。一

貼文。二約證。三觀釋。貼文爲四。一標。難處。二標遭難人。三明有機。四明應。難處者。先明處。即是大千國土。次明難。即滿中怨賊滿者。假設之辭也。國曠

賊多。聖力能救。顯功之至也。怨者。此難重也。賊本求財。怨本奪命。今怨爲賊。必財命兩圖。若過去流血名怨。現在奪財名賊。如此怨賊。遍滿大千。尚

能護之。輕者豈不能救也。二標遭難人者。即商主也。此又爲四一明主。二有從三懷寳。四涉險。商者。訓量。此人擇讖貴賤。善解財利。商量得宜。堪爲

商人之主。既有商主。即有將領諸商人。既涉險逺。所賫者必是難得之貨。故言重寳也。險路者。或可曠絶幽隘。名爲險路。或值怨賊衝出之處。名爲

險路者也。機者亦四。先明一人安慰。二勸稱名。三嘆德。四衆人俱稱。所以安慰者。止其恐怖也。所以勸稱名者。設其上策也。所以嘆德者。奬冷定膽

也。若不安慰。則怖遽慞惶。雖安慰止悕。若不設計。唐慰何益。故勸稱名。雖勸稱名。若不嘆德設計。則心不定膽亦不勇。所以嘆德。故知此菩薩。决定

能施無畏。决果依憑。三義既足。俱時稱唱。機應即得觧脫也。南無云歸命。亦稱爲救。我次結口機也。今言觀音勢力既大。加護亦曠。豈止七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