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87.pdf/11

此页尚未校对


蒿城縣志屯四 大馮村一 梁村一 小馮村一 奉化村一定州志屯八 王呂社三 張村社三 西張社二 保定府新城縣志韓村屯

在城東四十里洪武八年設置係濟州衛軍人屯種已上三屯俱於荒閑地土置立開墾布種官收子粒以贍軍士高宻店屯在城西四十里洪

武八年設置係永清左衛軍人屯種 封上屯在城東南三十里洪武八年設置係濟州衛軍人屯種永平府志軍屯 見倚郭縣并各州縣洪武

五年設置官給牛具子種永平衛分撥軍士開墾荒田以為足食安邊經乆之計昌黎縣志安峯社屯 葛家莊社屯 石門社屯 劉平保社屯

盧龍縣志永平衛軍屯 桃山社屯 北赤峯社屯撫寧縣志宣程北社屯濼州志横山營社屯 瓊州軍屯瓊臺郡志瓊山縣遵化屯 石山屯

澄邁縣 水南屯 水北屯 曾家屯 保義屯 檳榔屯臨高縣 定南屯 田牌屯 新安屯 定安縣潭欖屯 前代無額至元中平章濶

里吉思平黎括勘叛賊田土為屯田官給牛種召民耕佃設立提領二貟以領之𡻕徵佃户田粮納倉俱有定額後立屯田衙門粮屬兵府徵收逮

革罷復為安撫司洪武三年撥隷各縣通領詳見田字李椿集論淮甸屯田隋魏公入奏時竊謂屯兵淮甸轉輸頗艱民不着業荒田迷望屯田之

利最為急務。言者固多。而委任不專號令不一。無所取信於人。故竟未有成效輙具管見如後一兵民之分乆矣者或募民屯田。或率民為屯田

竟不成者不得其理也。江浙之田不以肥瘠民爭尺寸。㳂淮之田。雖極膏腴棄而不耕者。盖民不恃兵則不。保朝夕今欲屯田必成。必使兵民共耕。

可以省轉輸之費。兵民共耕必使相愛而不相嫉相資而不相害。各得其所乆而相安則兵𨼆於農邊鄙實矣一廬壽光濠和滁真楊。楚盱眙等州

軍合先行措置去處一兩淮見今荒田不以有無業主並充屯田之數其見今請佃官田耕種之人願依今來屯田者聽。於見輸租課内減半輸納

一兩淮之田不得典賣。其有物力退減須典賣者並中入官一州委知州同統制官縣委知縣同將官董兵之數。民之户相半為標撥田叚之凖。於

未給之前標定充民户田官兵田縣置圖册按圖給之庶不致臨。時啓爭競之端一標撥田叚當以十分為率以一分為公田屯田人分工耕種其

所得課子並入耕種兵民收受。如願中糶入官者從便十年之後方量立租課或止取公田所收。一種子牛具官為借給收成三年還納其直。内官

兵耕牛。更戍兵將官交割看養非灾疫而有死損者陪。備其滋生牛犢申官就養。亦是一利原也。一官兵每名給田地共五十畆。其有私身願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