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587.pdf/7

此页尚未校对


數千里無人可耕則地有遺利中原士民扶携南渡幾千萬人。則人有餘力今若使流寓夫業之人。盡田荒閑不耕之田。則地無遺力。可以資中興。

 六年右僕射張浚奏。改江淮屯田為營田。凡官田逃田並拘籍以五頃為一莊募民承佃命措置官樊賓王舉行之尋命五大將劉光世。韓世忠

張浚岳飛吳玠。及江淮荆襄利路帥。悉領營田使。 江淮營田置司建康𡻕中收殺三十萬有奇 七年監中嶽李寀言營田之官或抑配豪户或

强科保正田瘠難耕多收子利張浚亦覺其擾請罷司以監司兼領於是詔帥臣兼領營田内見帶營田使名者即仍舊詔奬諭川陝宣撫吳玠。

治廢堰營田六十莊計田八百五十四頃約收二十五萬石。補助軍粮以省餽餉 十六年定江淮湖北營田。以紹興七年至十三年。所收數内取

三年最多數内取一年酌中為額縣官奉行有方無詞訴抑勒處分三等定賞罰 隆興元年工部尚書張闡言今日荆襄屯田之害非田之不可

耕也無耕田之民也官司慮其功之不就。不免課之游民游民不足不免抑勒百姓捨已熟田耕官生田私田既荒賦稅猶在或逺數百里追奪以

來或名雙丁役其强壯占百姓之田以為官田奪民種之榖以為官榖老稚無養一方騷然有司知其不便。申言於朝罷之。誠是也然臣切謂自去

𡻕以來置耕牛置農器。修長木二渠。費已十餘萬。其間豈無已墾闢之地。豈無廬舍場圃尚可卒業。一旦舉而棄之不為勢家所占則是捐十萬緡

於無用之地而荆襄之田終不可耕也。臣比見兩淮歸正之民動以萬計官給之食以半𡻕為期。今踰期矣。官不能給則老弱飢餓者轉而他之殊

夫斯民向化之心兼亦有傷國體臣愚以為荆襄之田尚有可承之規與其棄之孰若使歸正之民就耕非惟可免𣴑離庶使中原之民知朝廷有

以處我率皆襁負而至。異日墾闢既廣田疇既成然後取其餘者而輸之官實為兩便詔除見耕種人依舊外餘令虞允文同王珏疾速借置元史

志樞宻院所轄左衛屯田右衛屯田中衛屯田前衛屯田後衛屯田武衛屯田 左翼屯田萬户府 右翼屯田萬户府 中一翊侍衛屯田 左

右欽察衛屯田 左衛率府屯田。 宗仁衛屯田 宣忠扈衛屯田 大農司所轄永平屯田總管府 營田提舉司宣徽院所轄淮東淮西屯田

打捕總管府 豐閏署 寳坻屯腹裏所轄軍民屯田大同等處屯儲總管府屯田 虎賁親軍都指揮使司屯田 嶺州行省屯田遼陽等處行

中書省所轄屯田大寧路海陽等處打捕屯田所 浦峪屯田萬户府。金復州萬户府屯田 肇州蒙古屯田萬户府河南行省所轄軍民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