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6559.pdf/16

此页尚未校对


賊殺。譬如一株木。賊義是傷他枝葉。故謂之殘。與殘挫相似。賊仁是傷他根本。故謂之賊。殺了他性命相似。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是賊仁。傷敗彝倫

是賊義。彝倫說得輕。義只是事得其宜之謂。今也顛倒錯亂。敗壞彝倫。是傷了此義。 又曰。雖則不爭多。亦自有輕重。又曰。湯只是放桀。武王却

是誅紂。蓋紂罪浮于桀。所以誅之。然下有湯武之仁。上無桀紂之暴。則不可。上有桀紂之暴。下無湯武之仁。亦不可。因論湯武之事。曰。文王只聽天

下自歸他。武王到此已九十矣。他不誅。誰得而誅之。亦是武王急處。孔子只取文王。不甚取湯武。如言文王至德。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亦㣲

寓其意。正欲人察之耳。又曰。孟子此說。亦是勸人行王道之。陳櫟發明下湯武。而上非桀紂。上桀紂。而下非湯武。皆不可也。愚謂賊仁賊義。細

分之。有絶根本傷枝葉之分。然仁義皆根於心。未有賊仁而不賊義者。所以下文只以殘賊之人。總言其惡耳。孟子此言。雖意在警齊王。然亦見英

氣太露處。胡炳文通集註末引王氏之說。蓋謂無孟子之說。無以警後世之爲人君者。無王氏之說。無以警後世之爲人臣者。然孟子曰。有伊尹之

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王氏之說。未嘗不自孟子中來也。馬豫緝義豫曰。凶暴滛虐。是就心之發處說。顛倒錯亂。是就事之行處說。許謙叢說上

兼問桀紂。下再問弑君是專問紂。蓋舉重者言之也。故孟子亦止舉紂對。集註王勉之言。謂上下二者兼有。則可爲放伐之事。若上雖極暴。而下

非仁不可。下雖至仁。而上不暴亦不可何文淵事文引證書曰。獨夫紂。 周書泰誓中。獨夫受。洪惟作威。愚按受。紂之名也。

程復心章圖

{{{caption}}}

趙次誠考義賊仁賊義之賊。主心而言。謂之賊謂之殘。主事而言。害仁害義之心。本出於一。故同謂之賊。及見於行事。害仁而爲凶暴淫虐之事。使

天理滅絶而無存。則即其事之所行。而應其心之所存。謂之賊而無疑矣。害義則爲顛倒錯亂之事。使彝倫傷敗而不完。則由其心之所發。而迹其

事之所爲。謂之殘毁不能全其義。則可。謂之害義。而義爲之絶滅。則未可。然凶暴淫虐。害義之本源。顛倒錯亂。害仁之枝流。固未有害仁而不害義

者。亦未有害義而不至於害仁者。語録謂傷敗彝倫只是小小傷敗常理。如不以禮食不親迎之類。然說賊之義大小。非孟子所論桀紂之意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