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6830.pdf/2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六千八百三十 十八陽

王羲之晉書列傳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徙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其議羲之幼訥於言

人未之奇。年十三𠹉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噉顗先割㗖羲之。於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隷書爲古今之冠論者稱

其筆勢。以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深爲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爲敦主簿。敦𣋈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减阮主簿。裕亦目

羲之。與王丞王恱爲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壻於導。導令就東廂徧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

人在東牀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壻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起家祕書郎。征西將軍庾亮請爲參軍累遷長史亮臨薨土䟽稱羲之

清貴有鑒裁。遷寧逺將軍。江州剌史羲之既少有美譽。朝廷公卿皆愛其才器。頻召爲侍中吏部尚書皆不就。復授護國將軍。又推遷不拜。揚州剌

史殷浩素雅重之。勸使應命乃遺羲之書曰。悠悠者以足下出處。足觀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謂爲然。至如足下出處。正與隆替對。豈可以一世之存

亡。必從足下。從容之適𠦡徐求衆心。卿不時起復。可以求美政。不𠰥豁然開懷。當知萬物之情也。羲之遂報書曰。吾素自無廊廟直。王丞相時。果欲

内吾。誓不許之。手跡猶存。由來尚矣。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退。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數與親知言之非一日也。𠰥蒙驅使關隴巴蜀。皆所

不辭。吾雖無專對之能。直謹守時命。宣國家威德。固當不同於凡。使必令逺近咸知。朝廷留心於無外。此所益殊不同居護軍也。漢末使太傳馬日

殫慰撫關東。𠰥不以吾輕㣲。無所爲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羲之既拜護軍。又苦求宣城郡。不許。乃以爲右軍將軍。會稽内史。時殷浩與

桓温不協。羲之以國家之安在於内外。和因與浩書以誡之。浩不從。及浩將北伐。羲之以爲必敗。以書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爲姚襄所敗。復圖

再舉。又遺浩書曰。知安西敗喪。公𥝠惋怛。不能湏臾去懷。以區區江左所營綜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乆矣。而加之敗喪。此可熟念。徃事豈復可追。願

思弘將來令。天下寄命。有所自隆。中興之業。政以道勝。寬和爲本。力爭武功。作非所當。因循所長。以固大業想識其由來也。自寇亂以來。處内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