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213.pdf/9

此页尚未校对


明是其體之明也。太室者太大也土功最大餘行比之為小以其含容廣大也。總章者總。法也。章明也至秋萬物已成。光明潔鮮云玄室者玄。黑也。

冬殺為陰故取黑義秦更制九室其法不傳後漢之營明堂。遂改周制。張衡所謂複廟重屋八達九房者或曰九室十二坐。以象九州十二月。宋營

明堂。止為十二大屋無户牖之制。齊從王儉議。更復五室。梁武帝欲有述作乃下制與群臣大議曰堂准大戴禮。九室。八牖三十六户以茅蓋屋上

圓下方鄭康成據援神契。亦曰上圓下方。曰八䆫四闥明堂之義本是𥙊五帝神而九室之數未見其理若五堂而言。雖當五帝之數面南則背叶

光紀。面北則背赤熛怒東面西面又亦如之於事殊未可安。且明堂之𥙊議五帝則是總議在郊之𥙊五帝則别宗祀所配。復應有室若專配一室

則是議非配五。若皆配五。則便成五位以理而言明堂本無有室。朱异以為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右个。聽朔之禮。既在明堂。今若無室。則於義成

闕。制曰若如鄭義。聽朔必在明堂。於此則人神混淆。恭嚴之道有廢。春秋云个居二大國之間。此言明堂左右个者。謂所祀五帝堂之南。又有小室。

亦號明堂。分為三處聽朔既三處則有左右之義。在宫之内。明堂之外。則有个名故曰明堂左右个也。以此而言。聽朔之處。自在五帝堂之外。神既

有别理無相干。議遂不能定。天監十二年。虞㬭建言。周禮明堂九尺之筵。以為高下脩廟之數。堂一筵。故階高九尺。漢家制度。猶遵此禮。故張𢖍引

度堂以筵者也。鄭康成以廟寢三制既同。俱應以九尺為度。制曰可。於是毁宋太極殿。以其材構明堂十二楹。基准太廟。以中央六楹安六座。悉南

向。由東第一青帝。第二赤帝。第三黄帝。第四白帝。第五黑帝。配帝。總配享五帝。在阼階東上西向。大殿後又為小殿五楹。以為五佐室焉。後周採三

輔黄圖欲建九室不能成。隋牛里仁建言。三代相沿。咸有損益。至於五室。確然不變。夫室以𥙊天天實有五。若立九室四廡。所用布政視朔。自依其

辰。鄭司農謂十二月。分在十二月青陽等左右之位不云居室。康成亦言每月於其時之堂而聽政焉。禮圖畫个皆在堂偏。是以須為五室唐高宗與

群臣雜議。以五室為冝。故設昊天上帝於太室中央南向。配帝於東南西向。青帝於木室西向。赤帝於火室北向。黄帝於太室南户之西北向。白帝

於金室東向。黑帝於水室南向。其太昊炎帝。軒轅。少昊。高辛之坐。各於五方帝之左内向。差退。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坐於明堂廷中。各於其方

俱内向。故國朝從唐制。儀存通禮。臣按古謂明堂為五府。似五室之制。權輿於此。上世圖籍淪闇。不得縉紳先生。所能道者。又皆大較而言。不能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