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236.pdf/12

此页尚未校对


會歸付之邦人。俾刻石祠下。以告二公雖云義起。烏可闕其說焉於是乎書。是嵗三月望日記。又詩歛裳宵逝無三月。待辠鳴琴滿五年。與論

行藏元有異。比量心事本同然。浴光力取虞淵日。示貶忠凝甲子編。千古新祠祠下月。不應獨照二公賢。謂分光於使君也兩賢

輿地紀勝堂在上饒之廣教院。祀東萊吕舍人。贛川曾文清公之所也宋韓元吉南澗集並江而東行。當閩淅之交。是為上饒郡。靈山連

延。秀㧞森聳。與懷玉諸𡶶巉然相映帶。其物産豐美。土壤平衍。故北來之渡江者。愛而多寓焉。廣教僧舍。在城西北三里而近。尤為幽清。小溪回環。

松竹茂宻。有茶叢生數畒。父老相傳唐陸鴻漸所種也。因號茶山。泉發砌下。甚乳而甘亦以陸子名。紹興中。故中書舍人吕公居仁。嘗寓於寺。公以

文章名於世。而直道勁節。不容於當路者。屏居避謗。賫志以没。上饒士子稍宗其學問。雖田夫野老。能記其曳杖行吟風流韻度也。後數年。故禮部

侍郎文清曾公吉甫。復來居之。二公平生交俱以詩鳴江右。適相繼寓此。而曾公為最乆。杜門醉詩書以教子弟。或經時不入州府。不問世故。好事

者間從公遊。談風月爾。公亦自號茶山居士。若將終身焉。會朝廷更庶政。一時端士正人。始得進用。而吕公前已下世。莫不惜而哀之。公起為部刺

史。遂以道德文學入侍天子。盖退而老於稽山之下。而上饒之人稱一時衣冠師友之盛。及二公姓字。則拳拳不忍忘。寺之僮奴。指其庭之竹則曰

此文清公所植也。山有隙地。舊以為圃。指其花卉則曰此文清公所藝也。一亭一軒。愛而不敢動。曰此公所建立或命名也。主僧敦仁者。言少年走

諸方侍其師清於草堂。清每與其徒誦二公詩語且道其禪學之妙。敦仁竊聞之。以謂非今世之人也。不意遊上饒及見二公於此寺今既叨灑掃

之職矣。俯仰踰三十載。思再見而不可得也將虛其室。繪二公之像。事以香火而祭其諱日焉。於是榜以兩賢堂而求為之記夫自中原隔絶。士大

夫違其鄉居。類多寄跡浮圖之宇。固有厭苦冀其速去者矣。未有能知其賢既去而見思也。在詩有之。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說者曰茇之

為言草舍也。召伯聽斷於棠木之下。而民之被其德者思其人。敬其木。不加剪伐云爾。今二公之寓室殆亦茇舍之比也。然非有聽訟之勞。及民之

化。而敦仁又佛之徒。豈能盡知吾儒之事。與夫賢者之詳。乃尊敬愛慕不已。至祓飾其居以為二公之思而祠祀之。使二公也得位以行其志。則所

以致民之思者。豈不足侔於召伯哉雖然。世之為士者見賢不能慕。既去而忘其人聞敦仁之為。過於堂下。亦可以少愧矣夫淳熈六年七月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