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236.pdf/21

此页尚未校对


即樓北虛地為小圃。立四賢祠于堂所以景仰先哲。垂訓後來也。四賢乃内史王公。太傅謝公。忠烈顔公。文忠蘇公。皆郡之賢守云。圖經志宋章德

象。知玉山縣有惠政。民為立祀。後封郇國公。號郇公堂。有戒溺子文。郇公堂後名四賢堂。慶逺路志堂在宜山堂之後。取馮京。黄庭堅。趙抃。吕璹以

名之。元一統志堂在平定州州治東北隅。至元二年創建。有趙閑閑。楊文獻。元遺山。李敬齋四公遺像。眉州志堂在州學。繪文懿孫公。及三蘇先生。

今廢。利州路志關有思賢樓。居水門之上。有張孟陽。李太白。杜子美。枊子厚畫像。因以為名。潼川府志堂在郡學。繪濂溪。横渠。明道。伊川四先先像。

滁州志堂在琅琊山醉翁亭之後。今存。宋朱晦庵集建寧府建陽縣學四賢堂記。故國子祭酒九江蕭公之敏字敏中。隆興間以選來知建陽縣

事。廉静易直。不務為赫赫名。人便安之。嘗問邑之先賢。而得三御史馬。曰陳公洙師道。曰陳公師錫伯修。曰游公酢定夫。皆以學。行風節有聞於時。

心獨慨然慕之。乃為之肖像立祠於學。榜曰三賢。而率邑之學士大夫以及諸生子弟。相與拜而奉奠焉。邑人熊君克實記其事。今刻在石。可考也。

既公去而仕於朝。不數年亦為御史實踐三君子之跡。而其忠言至計。所以開上心。捄時弊。别白是非邪正使為善者有所怙。為惡者有所懼。其功

又不在三君子之下也。出使江東未幾上思其言。復召以為國子祭酒。因事獻言鯁切不少變。又使湖南以卒。卒時貧甚。乃至無以為家。於是士大

夫相與益高其節。而建陽之人。亦皆咨嗟惻愴。以為吾蕭令尹之賢。真可以追配三君子者無慚也。今知縣事會稽姚侯聞之歏曰。吾於蕭公雖不

及識其面。然間其名而鄉徃之乆矣。今辱為邑長於斯。而繼其躅。又聞邑人之所以稱誦之者如此。其何以致吾之意而慰邑人之思哉。於是復繪

蕭公像以合食於三君子。而更其牓曰四賢。既成。奠之如公祠三賢故事諸生與執事者。退皆喟然太息相勉以節義。曰異時出身事主無或為媕

阿容悦以愧乎四賢者。而負今俟之教也。謂子於蕭公有一日之故來請文記之。予不得辭。乃具書其本末如此。因以警諸君使母忘今日之志。又

以告來者使相與歏慕興起於無窮也。姚侯名某其興學聚書以教學者之意。已見於予文矣。今為此祠其意尤非苟然者後之君子。亦可以觀政

於斯馬淳熈己亥二月己酉記𡊮蒙齋集南康軍四賢堂記南康史俟作堂祠四賢而以書諗余曰。濂溪。晦庵二先生。俱嘗守是邦。而劉屯田父

子隱居廬山下。壯節冰玉堂及劉氏故居記皆晦庵筆也余覧之慨然曰。俟其有意於風化者耶。濂溪年五十餘上南康印綬分司南京。屯田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