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236.pdf/29

此页尚未校对


冀左遷。救雲坐免。社稷是為。見非必諫。授邑不義。上奸象緯。傾宫可嫁。天下將化。盤游肆縱。當念三空。黨錮死徙。坑儒何異。竇氏臨朝。初被寵褒。覧

節盺甫。嬈及群女。常伏厥辜。請行天誅。危言上聞。凶人側目。满朝群臣。畏害耽䘵。汎汎東西。如河之水。仁為已任。寧獨懼戮。功雖不終。義激頽俗

徐孺子賛云孺子居鄉。少為諸生。匪力弗食。守道躬耕。群守方峻。門無賔客。一榻高懸。生來則設。七舉廉茂。五辟公府。皆不屑就。夫豈徒處。帝咨

三賢。誰為後先。角立傑出。孺子有焉。辭辟諸公。而懷知已漬酒炙鷄。吊喪千里。南州高士。有道我推。生芻一束。謂莫堪之。仕者行義。居者求志。共振。

高風。式是百世。范武子賛云武子名家。好學多聞。進不附勢。見抑于温。弼晏崇虛。蔑棄典文。禍深桀紂。乃坐清言。我辭闢之。既塞亂源。言以述

志。位以行道。粤自為邑。亟興學校。暨登牧守。益明孔教。俗尚禮樂。人知忠孝。志與道行。世推儒效。韋文明賛云元和中興。吏多循良。孰為第一。

世推武陽。武陽臨民。召父杜母。其在江西。功德最厚。洪有灾害。民不知避。孰圖去之。自我 興利。有堤如截。水不城嚙。萬瓦鱗鱗。邑居不焚。陂六百所。

溉田萬頃。嵗丁大旱。五榖垂穎。民或未勸。以誘其訓。匪嚴其程。卒用有成殁四十年。稚老歌 思。帝命史臣。播厥聲詩。章水滔滔。西山峩峩。與詩永乆。

公名不磨。隆興元年。鄧帥柞重建于府治東北。淳熈七年。張帥子顔又徙于府治東南。今在府學殿門外。併賢牧為兩祠宣城志宋王遂五賢堂

記二仙堂者祠齊尚書郎謝公眺。唐供奉翰林李公白也。五賢堂者。增唐宣州觀察使顔公真卿。太子賔客白公居易。吏部侍郎韓公愈也。祠事

二仙而增三賢為五者。所以追仰高風。景行先哲。非徒設也。由吳晋以至於齊。東南人物。何止一謝公哉自梁隋至於唐。亦非獨四賢也。謝公住青

山而守宣城觀其天際識歸舟之句。非食煙火者所能及。而李公乘舟采石讀惟有敬亭山之詩。亦非謪仙人不能道。陳公誦其詩。名之二仙而

吳公潜刻碑以記其事。夫仙。非人力所能至也。耿介絶俗之標。瀟洒出塵之姿。有非言語之所能形容。而文以貫道。夫豈偓佺喬松所能盡。謝公仕

非其時。卒死非辜。李公不及陪開元之盛。避地姑孰。非貪生者。然唐自平隋。罷去昇州。置浙西觀察使于宛陵。而顔公以剛直之節徃莅之。忠烈名

存百世不泯。白公由宣州奉詔擢第。清名直節。見於諷諫。遭時賢相。不及附録會昌之盛獨有高文大册流落外夷。惟大曆貞元之間。乾清坤夷號

為中興。韓公振起八代。實就食於江水。孔孟之後。一人而已。然則五賢之祀。不于其行事而于其文。不于其仙而于其賢。外設三楹。内取一室。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