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238.pdf/19

此页尚未校对


子亦欠焉。扵都弊居履道坊。合尚齒之會。各賦七言以記之。其年夏。又有三老。年殆絶倫。同歸故鄉。亦來斯會。以一絶贈之。李元奭年一百三十六。

祥僧如滿歸洛年九十五。時狄兼謨以秘書監。盧貞以河南尹。皆年未及七十。雖。與會而不列。前懷州司馬安定胡杲年九十。衛尉卿致仕馮翊吉

敬年八十八。前滋州剌史廣平劉真台年八十七。前龍武軍長史榮陽鄭據年八十五。前侍御史内供奉官范陽盧慎年八十三。前永州剌史清河

張渾年七十七。刑部尚書白居易年七十四。友堂潮州三陽志郡之韓山後。有東湖四山回環。荷花彌望。有友堂。今不存矣。

師友堂宋魏鶴山大全集銘師友堂為湘鄉蕭定夫佐撰湘鄉蕭定夫佐以書來曰。佐之外祖王父黎君明。師事文定胡

公。建炎間避地荆門。外王父為室廬。具器幣徃迎之。胡氏奠居南嶽。實昉乎此。佐之先人事五峯先生。與張宣公為同門友。佐繇是亦獲拜宣公于

長沙。宣公授以居敬一言。又十有五載。朱文公師帥湖湘。佐又從受學。以進德脩業請問。文公不鄙而幸教焉。歲月慆邁。大懼無以迓續帥傳。謞永負

先志。嘗裒稡胡公父子及宣公文公手蹟。築室以貯之。凡為一堂二内。建安真公為文題識。佐摘其語名堂曰師友。以請于吾子。既辱書之。又摘宣

文語。名二内曰居敬。進德。雖然。不得一言無以榖來者。余以學未能信謝焉。而請至五六。乃為之銘曰在三之義。曰君父師。大倫有五。朋友終之。

父生母育。而君所司。兄弟夫婦。凡皆天彞。彼師與友。若弗是倫。孝敬弟順。賴兹以存。是知師友。亦命于天。尚論世變。必觀師傳。古之師者。傳道喻德。

為已之功。極於成物。其次專門。如漢授經。末流之敞。僅擬金籯其次愈降。習浮承陋。詞華之趨。科目之誘其下胥失。求為人師。雖官學校。循格計資

况於朋友。亦罕古誼。相酗以文。相監以利。天開周子。師道復明。至于中興世載其英。前授後承。不越居敬。謹厥攸居。則德之進。勉哉定夫。允踐所聞。

母使徃帖徒為空文。尚友堂建康志堂在青溪先賢祠後。馬公光祖建。宋喻良能詩尚友堂為周提宫題先生高節照流

俗。未應名宦能羈束。歸來卜築傍泉石。灑落軒楹照山谷。外羅君子六千人。中有插架三萬軸。我嘗一日坐其間至今清興猶偡掬。魏了翁詩尚友

堂在東甌王友直題士恨生世晚。不為三代民。誰知伊傳至。孔孟亦學文。古道嗤時人。豈惟三代時。堯舜萬古師。猶云若稽古。不知古為誰。氣數

有詘信。義理無終窮。雖居堯舜地常有一簣功。嗟哉秦漢後去聖益以乆緃有。間代英僅為時儒首。况於隨世就功名。甚者諧俗攫寵榮。此扵聖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