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455.pdf/23

此页尚未校对


變。必備此二帶。云士襲三。稱以下者。鄭欲歴明天子諸侯以下襲之數。士喪禮。襲三。稱前文子羔襲五。稱。此文公襲九稱是尊卑襲數不同。唯天子

諸侯無文故約之。云諸侯士。稱天子十二。稱與。與者。疑辭也。衛湜集說嚴陵方氏曰。言公之襲如此。則自卿大夫而下固有降。殺矣。 山隂陸氏曰。

子羔言繭衣裳。公言朱緑帶。申加大帶於上相備也。喪大記曰。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裳。謂之一稱。纁裳。先儒謂冕服之中。驚毳任取中間一服非

是。纁裳。即冕服不應其序。在此。盖纁裳亦爵弁也。故曰素積一。纁裳一。素積言皮弁。則纁裳。言爵弁可知。然則公襲爵弁。盖三。即言爵弁三嫌不侈。

又公言褒衣。而子羔不言著有褒衣。則襲。無則否。且於公言有褒衣亦言之法。若子羔嘗賜褒衣。則其襲應云子羔之襲也。繭衣裳與玄冕爲一。素

端一。皮弁一。爵弁一。褒衣一。知然者以公襲如此知之也。鄭氏曰。見前注。孔氏曰。見前䟽。陳澔集說卑者。以卑服親身如子羔之襲是也。公貴者。故

上服親身褒衣最外尊顯之也。褒衣上公之服也。玄端。玄衣朱裳齊服也。天子以爲燕服。士以爲祭服。大夫士以爲私朝之服。朝服緇衣素裳。公日

視朝之服也。素積皮弁之服。諸侯視朔之服也。纁裳冕服之裳也。爵弁二者。玄衣纁裳二通也。以其爲始命所受之服。故特用二通示重本也。玄冕

見上章。褒衣者。君所加賜之衣最在上。榮君賜也。諸侯襲尸用小帶以爲結束。此帶則素爲之。而飾以朱緑之采也。申。重也。已用革帶。又重加大帶。

象生時所服大帶也。此帶即上章所云。率帶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者是也。彭氏纂圖註義此一經。明公襲用衣。餘同前疏。小歛環

絰公大夫士一也。鄭玄注環絰者。一股所謂纏絰也。士素委貌。大夫以上素爵弁而加此絰焉。散帶。陸德明

音義纏。直連反孔頴達䟽小歛至一也。正義曰。環絰一股而纏也。親始死。孝子去冠。至小歛不可無飾。士素委貌大夫以上素弁。而貴賤悉得加

於環絰。故云公大夫士一也。 注。環絰至散帶。 正義曰。知以一股所謂纏絰者。若是兩股相交則謂之絞。今云環絰。是周迴纏繞之名。故知是一

股纏絰也。又鄭注弁師云環絰者。大如緦之麻。絰纏而不紏。今此所謂彼經注也。知士素委貌者。武叔投冠括髮。諸侯之大夫當天子之士也。云大

夫以上素爵弁者。雜記云。大夫與殯亦弁絰。以大夫與他殯尚弁絰。則其子弁絰明矣。諸侯以上尊固宜弁絰。衛湜集說長樂。黄氏曰。叔孫武叔之

母死。既小歛舉尸出户。𥘵乃投其冠括髮子游嗤其不知。禮䟽云。括髮在小歛之後。奉尸夷于堂之前。主人爲欲奉尸。故𥘵而括髮在前。今武叔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