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455.pdf/9

此页尚未校对


路貳車。貳車行在後也。陸德明音義禭。音遂。孔頴達䟽諸侯至以禭。 正義曰。諸侯相禭者。禭。謂以物送死用也。 以後路與冕服者。後路爲上路

之後。次路也。冕服。謂上冕之後。次冕也。 先路與褒衣不以禭者。是已之車服之上。不可以施遣於人。以彼不以爲正服所用也。衛湜集說嚴陵方

氏曰。後路。貳車也。先路。正車也。褒衣即前言復諸侯以褒衣是矣。 山隂陸氏曰。大路。玉輅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賜𣈆侯大路之服。襄二十九年。

鄭公孫蠆卒王追賜之大路。二十四年賜穆叔大路。定四年分魯公以大路大旗。分康公以大路少帛。分唐叔以大路宻湏之皷是也。車馬曰赗。衣

服曰禭。禭而以路非正也。既夕禮曰賓。奉幣由馬西當前路。北面致命變言前路。著非後路也。不曰先路。避先路也。鄭氏曰見前注。孔氏曰。見前䟽。

陳櫟詳解諸侯相禭。以物送死者曰禭。諸侯禭諸侯。以後路與冕服。貳車行在後曰後路。惟以後路。冕服相禭。先路與褒衣不以禭。先路正車。褒衣上

所褒賜正服。不以已之正者施於人。以彼必不以正而用之也。陳澔集說諸侯相禭至不以禭。 後路。貳車也。貳車在後故曰後路。冕服上冕之後。

次冕也。上公以驚冕爲次。侯伯以毳冕爲次。子男以絺冕爲次。先路。正路也。褒衣說見前辜。相禭不可用已之正車服者。以彼不用之以爲正也。彭

氏纂圖註義此一經。言諸侯相禭之禮。餘同前註。遣車視牢具。鄭玄注言車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體之數也。然則

遣車載所包遣奠而藏之者與。遣奠天子大牢包九箇。諸侯亦大牢包七箇。大夫亦大牢包五箇。士少牢包三箇。大夫以上乃有遣車。陸德明音義

遣。棄戰反。注同。下遣車遣奠皆放此。與。音餘。箇。古賀反。下同。孔頴達䟽遣車視牢具。 正義曰。遣車送葬。載牲體之車也。牢具。遣奠所包牲牢之體。

貴賤各有數也。一箇爲一具。取一車載之也。故云視牢具。 注。言車至遣車。 正義曰。言車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體之數也者。以言視牢具故如

其數。云。然則遣車載所包遣奠而藏之者。與者以遣車所用無文。因此視牢具。故云載所包遣奠而藏之者與。與。疑辭也。云天子大牢包九箇以下

者。以既夕禮遣奠用少牢以上約之。明大夫以上皆大牢包九箇者。以檀弓云。國君七箇。遣車七乘。則天子九箇。遣車九乘。以下差䧏。義已具於下。

檀弓䟽云。大夫以上乃有遣車者。諸侯大夫位尊雖無三命。則有車馬之賜。及天子上士三命皆得有遣車。諸侯士以下賤。故無遣車也。

布輤。四靣有章置于四隅。鄭玄注輤。其蓋也。四面皆有章蔽以隱翳牢肉。四隅椁中之四隅。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