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7895.pdf/15

此页尚未校对


以憑稽考。即不許喚集關留。有妨民業。如將來甲内有人丁事故。甲保次第報知隅總銷落。仍申縣申州照會。一人家密處小保長置柳一隻。人

家踈處甲長置柳一隻。如遇警急。即仰鳴柳一柳鳴。衆柳皆鳴。甲内及保都人户聞柳不以卑晚深夜。即刻前赴應援。各家置槍棒一條。以備緩急。

不許非時施用。及將帶出入。如有不遵約束。及不相救應之人。仰甲保覺察報知隅總。申縣照條斷治。一聚集徒黨及十人以上。在法所禁。仰甲

内常切覺察遞告保長都官。以及隅總。若𨼆而不告者同罪。或外州縣人經過甲内。不許停留過三日。若行止不明者。不許住泊。如違約束。許甲内

及保内。首告。知而不告者。請隅總覺察。申縣科斷。開慶元年知州胡公太初奏請武平縣令乞免差武臣復京選同差之法。照得本州武平縣。

距州城三百里。從來係文臣窠闕。昨寳祐二年郡守羅宗博申乞從權作文武通差。遂差兵馬監押趙與裀前去攝事。且許以就辟。未幾以行移檢

覆死囚事。蒙本路提刑司行下謂辟都監為邑宰。武臣不曉事。且責本州不以人命社稷為念。在後趙與裀身故。有成忠郎阮達午。為見先有文武通

差之文。遂就部注授到任。本州方欲申陳乞仍作文臣窠闕急。據武平縣貢補進士縣學長鄭震等一百三十人列箚狀。本縣辟居閩底。雖號瘴卿。

水土惡弱。今格舊减舉主兩員。及免用職司。如有三舉員。即改京秩。載之圖志。隷為中縣。注之部闕京選通差。南巖之佛同居靈洞之仙可訪。風景

未嘗不美。自開邑而至紹定。宰是邑者。大則奉議宣教之京官。次則承直儒林之選人。代有循良。舊志壁記。歷歷可見。寳祐二年本州差州都監秉

義郎趙與裀攝。令。因緣求辟。知郡羅宗博遂申省。破京選通差之格。放行文武通差。其時本路王提刑因本路具囚上讞判云。武平一縣。有人民。有

社稷。往往縣官皆武人權攝。今開申狀又係辟都監為邑宰。本州殊不以人民社稷為念。武平只在汀漳之間。何至之人而置一縣於度外。其所以

不遵法守。是皆武人無所識之故。牒州契勘。本縣官有無注授。因何不行赴上著實。具申以憑區處。績周知郡縣牒回趙都監復舊職。改委寧化縣

丞趙與康攝事。近縣令阮成忠循文武通差之例。注授填趙都監窠闕來膺邑寄。今以書兩考矣。第恐後來或又有武弁借徑而來。不請色事。則學

校誰與作興。生靈誰與摩撫。自此風俗日薄。人物日凋。户口日耗。財賦日䧟矣。且福建所隷四十九縣。宰皆文充令皆文選。以閩之屬郡。素號文明

聲教之邦。而汀之武平。獨若淮堧用武之邑。良可惜也。士民昕夕妄議。欲望本州斟酌事體。詳與申奏天朝。復正京選通差之條。寢罷武人充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