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8093.pdf/19

此页尚未校对


備爲能也。其敬士愛人。蓋根於本心之仁者如此。又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社稷實司土榖。而壇宇摧毁。則悉徹而修肅乎其嚴整。軍噐以戒不虞。

而甲胄朽腐。則盡易而修粲乎其精明。以至給屬官按月之俸。斥。調軍科錢之請。不以耗蠹傷財。而綱解無𥟵違之弊。不以期會急民。而公庭無敲

扑之聲。仁者之勇時出而用。而豪彊不犯。燭物之智間發於隱。而吏奸莫遁。凡以逆至者。未始有忿心。凡以順應者。未始有德色。靜觀默察。公之爲

政。皆城城之基也。雖然。記信之修城者。前此有二。王文公記修羅城。則有閔他吏不學之語。韓龍學記修子城。則有以儒雅緣飾之稱。二公之所記

者城事也。而皆歸之於學。豈非有實政事。由有真識見。有真識見。由有大問學。政事又從問學中來者歟。今公之修城也。獨可不自其學而原之乎。

公。止安先生子也。誦止安先生之文。其殆朱弦之瑟。䟽越而有遺音。公之講貫。原委一脉。屢領漕薦。其文皆醖藉深純。氣象實似之。則未施於政事。

其規撫本於家學。又可見矣。日長至我公戾泮。與諸生會拜于成化堂。從容談論。因語及修城事。曰始以郡計雕瘵。懼力弗堪。今董堇攴撑。幸已告

成諸生避席起請曰。信成一新。邦人德先生之惠甚深。自古有功德於民者必。被之金石。願勒諸珉以爲識。公曰職分當然。何識爲。再三遜不之許。

諸生固請。以爲前之修者既有。識羙意不容不續也。公乃顧謂雷曰。廣文試爲紀其崴月。自惟職在斯文不敢辭。束幾聞當路交相稱奬。再以公之

政績上于朝。且謂此郡實號窘匱。城壁一事。徃徃苟且者不克爲。有志者不暇爲。乃今不以其工力之巨。奮然爲之。真可爲趨事赴功者之勸。於是

即其剡薦之辭。演其義而敏其槩。鉛山縣城上饒志鈆山縣城。本縣舊無城池。元末軍民始因兩溪爲壕。植木爲

柵。仍築堡以備守計。至乙巳年歸附。因增修爲城。立四門。其後守禦官相繼增益。週圍通計六百八十六丈四尺。東門中至北門中八十九丈。南門

中至東門中。一百七十八丈。北門中至西門中。二百九十三丈四尺。西門中至南門中。一百二十六丈。四門東仁壽門。吊橋上下。南至轉角。北至

石埧臨大溪。城門深四丈六尺。捲門髙一丈一尺。橫闊八尺。墻脚闊二丈一尺。城垣髙連垜頭二丈。内垜頭六尺。靣闊一丈。城壕深一丈。水渰五尺

五寸。闊六尺。門樓一座。三滴水髙四丈四尺。計三闊兩厦。闊三丈。敵樓一座兩滴水。三間。髙二丈四尺。闊二丈五尺。小樓九間。每座一間兩滴水。髙

二丈三尺。闊一尺。南嘉會門。自吊橋上至東門轉角。城門。深四文四尺。捲門髙一丈一尺。捲門横闊九尺八寸。墻脚二丈一尺。城垣髙蓮垜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