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9763.pdf/18

此页尚未校对


所飬也可乎哉。顔回原憲之學。不謂其不堯舜也。伯夷叔齊之學。不謂其不文武也。豈以是自累乎。嗚呼。出處語默。各學其學。達其達人。懸之以天

下權衡之公。可虛辱乎。然則雪巖者。吾友張氏子之德有聞於國中。其為學足以稱其所冝居也。張氏子之世忠信孝友父子今幾傳矣。陽施隂報

凢幾事矣。夫人知之。天亦知之。其曰雪巖者。一何取名。况德之廉也。傳曰。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又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所謂止者。其亦雪巖所止

之居乎。不華不漏。不湫隘。不壅塞。五儒素業。足以澹祥風。而瑩白日也。名之所况不已多乎哉。誠未多也。昔齊宣王作雪宫。孟子以賢者而後樂。此

為譏。東坡子作雪堂。執来耜。拾瓦礫。與向者白玊堂中無異。而忠義文章𡸁世永乆。其視雪宫。果何如人也。冬餘則為几硯光明之用。庭户則為漸

積氷霜之戒。憂民則為牟麥豐稔之祥。官業則為臨涖㓗白之懿。春秋盈尺。雖以大書。君子其亦凛凛於此者乎。雖知此。他日可以充之天下無疑。

張氏子名煥。字堯文。年與予上下。同婿何氏。淳熈八年二月十五日方舟子李石記。瀛州集家鉉翁雪巖說 魏晉以後。詩翁才人。為雪賦者多

矣。或擬其形。或喻其色。惟恐其不能工。然皆非真知雪者也。雪中有妙理。惟學道君子。潜心内守。篤志窮理者。乃能知之。詩翁才人。不能知也。盖擬

其形喻其色。求之於外也。求之於外。逐物而馳者也。即是物。窮是理求之於我也。學道君子以心晤雪。以雪洗心。故能真有得於雪。是之謂格物之

功。篇章云乎哉。詞翰云乎哉。嗟夫大化之運流行於宇宙間。仰而天日月星辰。俯而地風雲雨露。何莫非理之所寓。而雪也。得理之精。鍾氣之純。在

色為素。於德為仁。實同天地生物之心。譬之於道。廣大而微宻。雖萬殊之散見。而璀兮可象。璨兮寓形。而不失毫分。粹然一真。譬之於性。其生也静。

當喜怒哀樂之未發。㓗净純一。豈外塵浮埃之可侵。是謂雪中之妙理。彼喻之為絮。為𥂁。擬之為鶴。為鷺為瑶。為瑛。曾何足髣髴其萬一乎。滄瀛之

間舊號雪苑。士大夫居其間。命雪為亭。為圃。為軒檻。為臺觀。而孟君國祥獨以雪巖扁其讀書之室。或語君曰。此地平原廣野。前無丘阜角圭。而子

以巖居自命。豈有說乎。君曰。吾志在山。吾樂在雪。西山之巖巖崔嵬萬尋。吾延之户庭。北苑之皓皓緜亘千里。吾納之几席。吾與山為徒。與雪為友。

巖兮雪兮。不在乎外。在吾方寸之間耳。余聞君言作而曰。余𡮢謂詩翁才人不能知雪。惟學道君子潜心内守。篤志窮理者乃能知之。國祥其人歟。遂

書此以贈之。國祥早負郷曲之望。抱負竒偉而淡然名利之表。不求聞達。真知雪者也。余未及識。他時歸舟過蘆川。會當。識之。元吳澄支言集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