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0136.pdf/14

此页尚未校对


書𣈆魏多。而又言曼多。則姓名不能無繆誤矣。其書公。孫遂。而又言仲遂。書公孫嬰齊而又言仲嬰齊。書黑肱而不繫於郲之類則祖系鄉里。失於

參考者矣。其書郭公書寔來無所考證。則謂之宜削而反存可也其於隐威之閒。或不具秋冬首時。於昭定之際。或無冬字至於或書夏五而不言

日。或書五月而不言夏。則謂之當書而反削可也。其書君氏卒。書紀子帛莒子盟于宻之類。則謂之載述脫誤可也。即是而推則夫分門二十者。烏

足為新書之累耶。 立法得於春秋。 新書立法深有得於春秋者。叙帝紀之文。得春秋簡嚴之義也。列蕃。將之傳。得春秋進吴楚之人也。列宗室

宰。相之。傳。得春秋書公子之義也。其傳忠義與卓。行。得春秋字名臣之義也。其。傳蕃鎮。得春秋書墮郈墮費圍城之義也。至於一裦一貶。皆有以示

勸戒之法。異議之士。不求諸此。而切切指擿其文而謂之辯疑。果可以為疑也耶。謂之紏繆。果可以為繆也耶。使此屬稍知論史。明於立法則辨疑

紏繆之不作也必矣。何必譊譊膝口。何此屬之不憚煩。昔何休之發摘二傳。目為箴膏盲。起廢疾。而入室操戈者已至矣。啖助之訕摭三家。憑私臆

决。而誣與固之議已起矣。然則異議之士妄興貶剥。著為辯疑紏繆。而欲以釣名於天下。其何以逃天下之公議。 唐史名字之疑。 唐之新書。成

於我宋歐陽文忠公脩。漢而下。卓推遷固之亞惟公也。至考其書。則公之失。亦有類遷固者。公之䟦古録也。謂温大雅字彦洪。弟彦愽字大臨。弟大

有字彦將。兄弟一體。而名大者字彦。名彦者字大。已疑其非。而又謂封德彛名倫。房元齡名喬。髙士廉名儉。顔師古名籕。皆以字。行而又復疑其非

焉。自謂余於中書見顔氏裔孫。有獻其家世所藏告身其一思魯除儀同制云。内史令臣瑀宣者。蕭瑀也侍郎臣封德彛奉舍人臣彦將行。不應内

史令書名。而侍郎舍人書字。又必不稱臣而書字。則德彛彦將當為名其一師古加正議制云。左僕。射元齡。石僕射士廉。尚書君集者。侯君集也。侍

郎纂者。楊纂也不應二人書名。而二人書字。則元齡士廉當為名。又師古與令狐德棻同制。不應德棻書名而師古書字。則師古當為名。審此。則五

人之名之字。宜悉以制正。今新書惟元齡師古是正。餘三人乃不之正。我宋暨唐不逺而文忠又親見唐舊制明甚。且於䟦云。不知三人者獨何疑

使制見於書成之後。則二人何所據而正。書未成而見制。則五人者又不當正二而遺三。公甞有疑於姓纂瑩兆記。恐士廉德彛或以是弗正。則彦

將亦併遺之可乎。况不以制證。而信夫纂記之私又不可。 唐史名字之辯。 唐之新書我宋歐陽文忠公實成之端。可謂雄視遷固而嗣夫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