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0136.pdf/9

此页尚未校对


詔。第一百四十七中。南蠻下。環王。盤盤。扶南。具臘。訶陵。投和。瞻愽。室利佛逝。名蔑。單單。騍。兩爨蠻。南平獠。西原蠻。第一百四十七下。姦臣上。許敬宗。

李義府傳游藝。李林甫。陳希烈。第一百四十八上。姦臣下。盧杞。崔胤。崔昭緯。柳璨。蔣玄暉。張廷範。氏权琮。來友恭。第一百四十八下。叛臣上。僕固懷

恩。周智光。梁崇義。李懷光。陳。少游。李錡。第一百四十九上。叛臣下。李忠臣。喬琳。髙駢。朱玫。王行瑜。陳敬瑄。李巨川。第一百四十九下。逆臣上。安禄山。

慶緒。髙尚。孫孝哲。史思明朝義。第一百五十上。逆臣中。李希烈。朱泚。第一百五十中。逆臣下。黄巢。秦宗權。董昌。第一百五十下。曾公亮進新唐書

表云。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其君臣行事之始终。所以治亂興衰之蹟。與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簡𠕋。而紀次無法。詳畧失

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盖又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沬。補緝闕亡。黜正偽繆。克備一家之史。以為萬世之傅。成之至難。理若有待臣公亮誠

惶誠恐。頓首頓首。伏惟體天法道。欽丈聦武。聖神孝德。皇帝陛下。有虞舜之智而。好問。躬大禹之聖而克勤。天下和平。民物安樂。而猶垂心積精。以

求治要。日與鴻生舊學。講誦六經。考覧前古。以謂啇周以來。為國長乆。惟漢與唐。而不幸接乎五代。衰世之士。氣力卑弱言。淺意陋。不足以起其文

而使明君賢臣。雋功偉烈。與夫昏虐賊亂。祸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惡。以動人耳目。誠不可垂勸戒。示乆逺。甚可歏也。乃因邇臣之有言。適契上心之

所閔。於是刊脩官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給事中知制誥臣歐陽脩。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龍圖閣學士尚書吏部侍郎臣宋祁。與編脩

官禮部郎中知制誥臣范鎮。刑部郎中知制誥臣王疇。太常愽士集賢校理臣宋敏求。秘書丞臣吕夏𡖖。著作佐郎臣劉羲叟等。並膺儒學之選。悉

發秘府之藏。俾之討論。共加删定。凡十有七年。成二百二十五卷。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至於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傳紀實。或增或損。義

類凡例。皆有據依。纖悉綱條具載别録。臣公亮典司事領。徒費日月。誠不足以成大典。稱明詔。無任慙懼。戰汗屏營之至。宋史列。傳。歐陽脩。字永叔。

廬陵人。㓜敏悟過人。讀書輙成誦。舉進士試南宫第一。擢甲科。累官遷翰林學士。奉詔脩唐紀志表。嘉祐二年。書成。拜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

宋祁。字子京。為龍圖學士。史館脩撰。脩唐書十餘年。自守亳州。出入内外。甞以藁自隨。為列。傳百五十卷。後知鄭州。書成。遷左丞。進工部尚書。姓

氏遥華 郊。祁。俱晏殊客。祁知成都府奉詔脩唐書。在郡開門垂簾。然燭焚香。侍兒和墨舒紙。邦人逺觀宋尚書脩唐書矣。初賈昌朝建議。上命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