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0.pdf/10

此页尚未校对


丈。際陂北。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謂蘭丘也。方二百步西一十里又有一丘際山。世謂之勑丘。方五百步。形狀相類。疑即古攢茅也。杜預曰一邑在脩

武縣北。所未詳也。又東長泉水注之。原出白鹿山。東南伏流。逕一十三里。重源濬發於鄧城西北。東南伏流。世亦謂之重泉水也。又逕七賢祠東。左

右均篁列植。冬夏不變貞萋。魏步兵校尉陳留阮籍。中散大夫譙國稽康。𣈆司徒河内山濤。司徒琅耶王戎。黄門郎河内向秀。建威參軍沛國劉伶。

始平太守既咸等。同居山陽。結自得之游。時人號之爲竹林七賢也。向子期所謂山陽舊居天。後人立廟於其處。廟南又有一泉。東南流注子長泉

水。郭緣生述征記所云。白鹿山。東南一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時有遺竹馬。蓋謂此也。其水又南逕鄧城東。名之爲鄧瀆。又謂之爲白屋水也。昔

司馬懿征公孫淵。還達白屋。即於此也。其承又東南流逕隤城北。又東南歷澤注于陂。泉水東流謂之八光溝。而東流注于清水。謂之長清河。而東

周衣豊塢。有丁公泉。發于蕉泉之右。次東又得焦泉。泉發于天門之左天开固石。天門山石自空狀若門焉。廣三丈。高兩匹。深丈餘。更無所出。世謂

之天門也。東五百餘步。中有石冗西向。裁得容人。平得東南人逕至天井。直上三匹有餘。扳躡而昇。至上平。東西二百步。南北七百步四面噞。絶。無

由昇陟矣。上有北丘釋僧。訓精舍寺。有十餘僧。給養難周。多出下平。有志者居之。寺左右雜樹踈頒。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嘗無增减。山居者

資以給飲。北有石室二口。舊是隱者念一之所。令無人矣。泉發於北阜。南流成溪也世謂焦泉也。次東得魚鮑泉。次東得張波泉。次東得三淵泉。楩

河參連。女宿相屬。是四川在重門城西。並單川南注也。重門城。昔齊王芳爲司馬師廢之宫於此。即魏悉所謂送齊王于河内重門者也。城在共縣

故城西北二十里。城南有安陽陂。次東又得卓水陂。次東有百門陂。陂方五百步。在共縣故城西。漢高帝八年。封盧罷師爲共侯國。即共和之故國

也。與伯既歸。帝政逍遥于其山之上。山在國北。所謂共北山也。仙者孫登之所處。表彦伯竹林七賢傳。𥞇叔夜嘗採藥山澤遇之於山。冬以被髮自

覆。見則編革爲裳。彈一弦琴而五聲和。其水三川南合。謂之清川。又南逕凡城東。司馬彪𡊮菘郡國志曰。共縣有汛亭詩凡伯國。春秋隱公七年。經

書王使凡伯來聘是也。杜預曰。汲郡共縣東南有凡城。今在西南。其水又西南與前四水總爲一瀆。又謂之陶水。南流注于清水。清水又東周新豐

塢。又東注也東北過獲嘉縣北。漢書。稱越相吕嘉反。武帝元鼎六年。巡行於汲郡中鄉。得吕嘉首。因以爲獲嘉縣。後漢封侍中馮石爲侯國。縣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