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5.pdf/22

此页尚未校对


由基又射殺之。亦子反酒自斃處也。陂東西五里。南北十里。陂水東逕匡城北。城在新汲縣之東北。即扶溝縣之匡亭也。亭在匡城鄉。春秋。文公元

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至。使孔達侵鄭及匡。即此邑也。今陳留長垣縣南有匡城。即平丘之匡亭也。襄邑又有承匡城。然匡居陳衛之間。亦徃徃有

異邑矣。陂水又東南至扶洛城北。又東南入沙水。沙水又東逕小扶城西而流也。城即扶溝縣之平周亭。東漢順帝永元中。封陳敬王孫子恭為侯

國。沙水又東南逕大扶城西。城即扶鄉故縣也。城北二里有𡊮梁碑。云梁。陳扶樂人。後漢世祖建武十七年。更封劉隆為扶樂侯。即此城也。渦水於

是分焉。不得在扶溝北。便分為二水也。其一水者東南過陳縣也。沙水又東南逕東華城西。又東南沙水枝瀆西南達洧。謂之甲庚溝。今無水。沙水

又南與廣漕渠合。上承龐官陂。云鄧艾所開也。雖水流廢興。溝瀆尚夥。昔賈迼為魏豫州刺史。通運渠二百里餘。亦所謂賈侯渠也。而川渠逕復。交

錯畛陌。無以辨之。次水又東逕長平縣故城北。又東南逕陳城北故陳國也。伏羲神農并都之。陳東北三十許里。猶有羲神實中。舜後媯滿為周

正。成王賴其器用。妻以元女太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太姬好祭祀。故詩所謂坎其撃皷。苑丘之下也。苑丘在陳城南道東。王隱云漸欲平。今不知

所在矣。楚討陳。殺夏微舒於東門。以為夏州。後滅之。東門内有池。池水東西七十步。南北八十許步。水至清潔。而不耗竭。不生魚草。水中有故臺處。

詩所謂東門之池也。城内有漢相王君造四縣邸碑。文字剝缺。不可悉識。其畧曰。唯兹陳國。故曰。淮陽郡云云。王清惠聞。為百姓畏愛。求賢養七

千有餘人。賜與田宅吏舍。自員奉錢助之成邸。五官掾西華陳騏等二百五人。以延憙二年云云。其頌曰。修德立功。四縣回附。今碑之左右遺墉尚

存。基礎猶在。時人不復尋其碑證。云孔子廟學。非也。後楚襄王為秦所滅。徙都於此。文頴曰。西楚矣。三楚斯其一焉。城南郭裏又有一城。名曰淮陽

城。子産所置也。漢高帝十一年。以為淮陽國。王莽更。名新平縣曰陳陵。故豫州治。王隱晋書地道記云。城北有故沙。名之為死沙。而今水流津通。漕

運所由矣。沙水又東而南屈逕陳城東。謂之百尺溝。又南分為二水。沙水出焉。溝水東南流。谷水注之。水源上承勞陂。陂在陳城西北。南暨華城皆

為陂矣。陂水東流。謂之谷。水。東逕澇城北。王隱曰。犖北有谷水是也。犖即檉矣。經書公會齊宋于檉者也。杜預曰。檉。檉即犖也。在陳縣西北。為非檉

小城也。在陳郡西南。谷水又東流逕陳城南。又東流入于沙。沙水又東南流注于潁。謂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魏書國志曰。司馬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