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5.pdf/3

此页尚未校对


水逕其北。東合霍陽山水。水出南山。杜預曰。河南梁縣有霍山者也。其水東北流逕霍陽聚東。世謂之華浮城。非也。春秋左傳裏公四年。楚侵梁及

霍。服䖍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二年。世祖遣征虜將軍祭遵攻蠻中。山賊張蒲時厭新柏華。餘賊合攻。得霍陽聚。即此承。又逕梁城西。按春秋周小

邑也。於戰國為南梁矣。故經云。汝水逕其縣北。俗謂之治城也。非以北有注城故也。今置治城縣治霍陽山水又東北流注于汝水。汝水又左合三

里水。水北出梁縣西北。而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故單孤散也。地理志云。秦滅西周。徙具君於此。因乃縣之。杜預曰。河南縣西南有梁城。即是縣也。

水又東南逕注城南。司馬彪曰。河南梁縣有注城。史記。魏文侯三十二年。敗秦于注者也。又與一水合。水發注城東坂下。東南流注三里水。又亂流

入于汝。汝水又東逕城安縣故城北按地理志。頴川郡有成安縣侯國也。史記。建元以來。功臣侯者年表曰。漢武帝元朔五年。校尉韓千秋撃南城

死。封其子韓延年為成安侯。即此邑矣。世謂之白泉城。非也。俗謬耳。汝水又東為周公渡。籍承休之徽號。而有周公之嘉稱也。汝水又東黄水注之。

水出梁山東南。逕周承休縣故城東為承休水。縣故子南國也。漢武帝元鼎四年。幸洛陽。巡省豫州。觀于周。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孳子嘉。封

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按汲蒙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矣。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期于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秦并六國。衛最後滅。

疑嘉是衛後。故氏子南而稱君也。初元五年。為周承休邑。地理志曰。侯國也。元帝置。元始二年。更曰鄭公。王莽之嘉美也。故汝渡有周公之名。蓋藉

邑以納稱也。謂之黄城。水曰黄水。皆非也。其水又東南逕白茅臺東。又南逕梁瞿鄉西。世謂之期城。非也。按漢書。世祖自頴川在梁瞿鄉。馮魴先詣

行所。即是邑也。水積為陂。世謂之黄陂。東轉逕其城南。東流右合汝水。又東南頴川郟縣南。汝水又東與張磨泉合。水發北阜。春夏水盛。則南注汝

水。汝水又東分為西長湖。湖水南北五十餘步。東西三百步。汝水又東扈澗水北出大劉山。南逕木蓼堆東郟城西南流入于汝。汝水又右迤為湖。

湖水南北八九十步。東西四五百步。俗謂之東長湖。湖水下入汝。古養水也。水出魯陽縣北將孤山北長岡下。數泉俱發。東歷永仁三堆南。又東逕

沙川。世謂之沙水。歷山符壘北。又東逕沙亭南故養陰里也。司馬彪郡國志曰。襄城有養陰里。京相璠曰。在襄城郟縣西南養水名也。俗以是水為

沙水。故亦名之為沙城。非也。又城處水之陽。而以陰為稱。更用惑焉。但流雜間居。裂溉互夥。致令川渠異容。津途狀改。故物望凝焉。又右會堇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