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368.pdf/12

此页尚未校对


老已盡不知所在。館於佛寺。日夜懲泣忽視屋柱煤烟之下見數行字。拂而視之。乃父遺迹云。我子孫若求吾墓當於某村家問之羔哭而徃。果有

老年父年八十餘。指其丘壟。因得歸葬。羔官至二部尚書致仕。此出康李肇國史補。近偶觀書。嘆其事頗與朱康叔相似。因書以遺之。元豐三年九

月二十五日記。 又 近日隨例紛冗。有疏上問。不審起居何如。兩日來武昌。如聞公在告何也豈尊候小不佳乎。無由躬問左右但有馳系。冬深

寒澁滛。尤宜慎護。 又 章質夫求琵琶歌詞。不敢不寄呈。安行言有一既濟鼎樣在公處。若鑄造時。幸亦見為作一枚。不用甚大者。不罪不罪。前日

人還。曾附古木叢竹兩𥿄。必已到。今已寫得經藏碑附上。令子推官侍下計安勝。何時赴任。未敢拜書也。 與胡深夫 某啓。自聞下車日欲作書。

紛冗衰病。因循至今。叠辱書誨。感愧交集。比日起居佳勝。未緣瞻奉。伏望以時保練。 又 乍到整葺。想勞神用。浙西數郡。例被淫雨颶風之患。而

秀之官吏。獨以身無灾。以故紛紛至此。公下車倍加綏撫。不惜高價。廣糴以為嗣歲之備。憲司行文欲收糙米。此最良策。而榷户專斗所不樂。故妄

造言語。聦明所照。必不摇也。病中手字不謹。 又 某乆與周知録兄弟游其文行才器實有過人。不幸遭䘮生計索然。未能東歸九江。托迹治下

竊為仁明必有以安之。不在多言。今托柳令諮白。冗中不盡區區。 又彦霖之政。光絶前後。君復為徐可喜。船斬新輟借知之不一。 又 某以

衰病紛冗。裁書不謹。惟恕察。王京兆因會幸致區區乆不發都下朋舊書。必不罪也。 與朱行中舍人 某啓。别後兩奉狀。想一一聞達。比日履兹

眷和。台候勝常。某留滯贛上以待春水。至此月末乃發。瞻望惋悵南海雖外。然雅量固有以處之矣。詩酒之樂。恨不日陪接也。更冀若時為國保練。

不宣。某再拜。 又 某已得舟。尚在贛石之下。若月末不至。當乘小舟徃就之。買公用人以節級持所賫錢竄去。又以疾疫氣多死亡。以此求還。亦

官舟無用多人。故悉遣回。皆以指揮嚴切甚得力。乞知之。適少冗。馳問不盡區區。某再拜。 又 少事不當上煩。東莞資福長老祖堂者。建五百羅

漢閣。極宏麗。營之十年。今成矣。某近為作記。公必見之。塗中為吉文安國篆額甚妙。今封附去人。公若欲觀。坼開不妨。却乞差一公人賫付祖堂者

不罪。某再拜。 又 某啓。蒙眷借搬行李人。感愧不在言也。但節級朱立者無狀。侵漁不已。又遂竄去。林聦者又歐平人幾死。禁。幸所歐者漸安

决不死耳。此中多言於法有礙。不可帶去。故輙牒䖍云得明公書。今某遣還。多難畏事。想必識此心也。買公用人於法無礙。故仍舊帶去。此二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