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906.pdf/41

此页尚未校对


島膏腴之壤。宜為郡邑。遂遷州於番禺。建築城

郭焉。 東城。皇祐中魏瓘知廣州。得郡治東。古

城東遺址築之。袤四里。 西城。熈甯程師孟築。

周十餘里。

   井

録事司南海志月井。舊在轉運司主筦㕔側。月

華樓下。月出照映井底。水脉不竭。與日井相望。

緑净丹井。古圖經云。緑净堂舊名濯鮮堂。今奉

貞觀。曾運使噩招方士雲集。盖取葛仙煉丹藥

洲之義。因以丹井名。


南海縣圖經志羅漢井。在光孝寺西廊。寺有訶

子。取此水煎湯冣宜。南海志越井。名天井。又名

越臺岡井。或名趙佗井。番禺雜記云。僞劉呼為

玉龍泉。唯以供己。禁民無得汲。由此井數步而

南井曰通泉。劉龔所鑿。劉龔始據南越者。今北

井二莫知所存。昔有墜酒杯於越井者。後於石

門得之。故陳江總詩云。石門通越井。又鮑仙姑

行炙南海云。吾有越井岡艾。唐崔煒得之。又唐

崔子向有詩云。越井岡頭松柏老。越王臺上生

秋草。越井久廢。莫考其跡。或云在越台山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