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2399.pdf/18

此页尚未校对


在陛下斷之清衷。不屑細言。則成效可冀也。其有徇己之私。與則喜。奪則怒。此女子與小人之情。怨謗所由生也。臣輩敢不竭精盡慮。上副天心。

壬子。内出詔書。减皇后及宗室婦郊祀所賜之半。著爲式。又詔皇后嬪御進奉乾元節回賜權罷。邊事寧日。聽㫖。於是皇后嬪御。各上俸錢五月。以

助軍費。宗室刺史以上。亦納公使錢之半。荆王元儼盡納公使錢。詔以半給之。减罷回賜。乃甲寅日。今從本志。并書給元儼公使之半。乃甲子日。今

亦并書。司馬光日記載元儼愁殺人事。附明年五月甲午。癸丑。命知貝州供備庫使。恩州團練使張茂實。爲回謝契丹國副使。代符惟忠也。惟忠

行至武强病卒。富弼請以茂實代之。詔從其請。初轉運使張昷之。奏罷冀貝驍捷軍士上關銀鞋錢。事下茂實議茂實言此界河策先鋒兵有戰必

先。故平時賜予異諸軍不可罷。昷之猶執不已。其後遂奏罷保州雲翼。别給錢糧。軍怨果叛。此據茂實傳。保州雲翼軍叛。事在四年八月。昷之以此

年三月爲河北漕。三年五月入爲鹽鐵副使。十月又爲都漕。甲寅。詔三館臣僚上封事。及聽請對。余靖論文彦博知秦州狀。以爲五月七日敕。按

甲寅乃十二日。今從實録。集賢校理歐陽修上䟽曰。臣近淮詔書。許以封章言事。臣學識愚昧。不能廣引深逺。以明治亂之原。謹采當今急務爲

三弊五事。以應詔書所求。伏惟陛下裁擇。臣聞自古王者之治天下雖有憂勤之心。而不知致理之要。則心愈勞。而事愈乖。雖有納諫之明而無力

行之果斷。則言愈多而聽愈惑。故爲人君者以細務責人。專大事而獨斷此致理之要也。納一言而可用。雖衆議不得以汩之此力行之果斷也。知

此二者。天下無難致理矣。臣伏見國家。大兵一動。中外騷然。陛下思社稷之安危。念兵民之困弊。四五年來。憂勤可謂至矣。然兵日益老賊日益强

併九州之力。平一西戎。小者尚無一人敢前。今又北戎大者違盟妄作。其將何以禦之。從來所患者夷狄。令夷狄叛矣。所患者盗賊。今盗賊起矣所

憂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仰者民力。今民力困矣。所急者財用。今財用乏矣。陛下之心日憂於一日。天下之勢。歲危於一歲。臣所謂用心雖勞。而不

知求致理之要者也。近年朝廷雖廣言路。獻計之士。不下數千。然而事緒轉多。枝梧不暇。從前所采。衆議紛紜。至於臨事。誰策可用。此臣所謂聽言

雖多。不如力行之果斷者也。臣伏思聖心所甚憂即當今所最闕者。不過曰無兵也。無將也。無財用也。無禦戎之策也。無可任之臣也。此五者陛下

憂其未有。而臣謂今皆有之。然陛下未得而用之者。陛下未思其術也。國家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地狹。兵民不多然尚能南取荆楚。收僞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