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乎天而應乎人。豈敢夷居𠰥紂乎。則夙夜祗懼。武王之心非為己也。古者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受命於祖。受成於學。武王出師用此法也。今將〉
〈爾衆。而行天罰。夫豈私意。天固矜民。民有所欲。天必從之。爾但輔我。此行必當去穢德。而臻永清之效矣。爾不赴功。則將有失時之患。可不務乎。黄〉
〈度書說天矜于民。至時哉弗可失。觀民情向背。可以占天意矣。天且亡殷。然而弼予一人。非心力之一。莫能濟也。聖人所以盡人事者又如此。一〉
〈失此時。四海又至何時而能清邪。絜齋𡊮爕書鈔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人只是一箇道理。天即民也。民之心。即天之心也。天未𡮢不矜〉
〈憐下民。今民皆去商而歸周。則天必從之矣。後世用兵。只是一時間掃除天下之亂。古人用兵。不止一時。所謂永清四海。自今以徃。四海盖永永清〉
〈靜。以至於無窮。時哉弗可失。非曰。及紂無道。乘此時汲汲而取之。如功利者之說。𣈆武取孫皓。以為吳人改立君。則難圖矣。此是後世之心。聖人之〉
〈心不如此。天下事皆自有時理所當為而為。即時也。理當為而不為。則謂之失時。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此盖時之大者也。夏葛冬裘。渴飲飢食。此〉
〈時之小者也。然而一道也。古之聖人。不先時。不後時。時乎未至。雖欲為之不可得。時乎已至。雖欲不為亦不可得。文王三分天下有二。以服事啇。時〉
〈也。武王大會孟津。為此征伐之舉。亦時也。觀孟津之誓。不期而會者八百國。武王又未𡮢號令與人期約。而人心翕然如此。則其時豈可失哉。時。便〉
〈只是這道理。易所謂時義者也。禹稷三過其門不入。顔子居於陋巷。亦只是時。學者當精講之。拙齋林之竒全觧同力度德。至時哉弗可失。既論〉
〈紂之有罪。不可以不討。故下文又論其討之必克也。同力度德。同德度義盖古人有此語。武王舉之。以證其伐紂必克之事也。春秋左氏傳。襄三十〉
〈一年。魯穆叔曰。年鈞擇賢。善鈞以卜。昭二十六年。王子朝曰。年鈞以德。善鈞以卜。盖亦是舉古人之言。以證其所欲為之事也。其文勢正與此同。武〉
〈王舉此言者。盖謂凡勝負之義。力同。則有德者勝。德同。則有義者勝。今我之伐紂。其力。其德。其義。皆有勝之理。紂當是時。以言其力。則億離心。以〉
〈言其德。則為天命之所誅。故武王既言同力度德。同德度義。於是遂言我國家之所以得是三者。紂之所以失是三者。以為證也。紂聚群不逞之人。〉
〈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至於有億兆萬人。然而人各有心。皆懷離背之志。我周有臣三千。皆肩其一心。以與上之人同其。好惡。罔有二三也。紂之臣〉
〈億萬。其力宜彊矣。以其億萬心。故雖强而弱。武王但有臣三千。其勢弱於紂矣。以其永肩一心。故雖弱而强。啇周之不敵。既以明甚。謂况紂之惡。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