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3872.pdf/29

此页尚未校对


文蓋以坤之柔下交乾之中爻陽是箇剛底以柔文之故可行而亨以乾之剛上交坤之上爻陰是箇柔底以剛文之但能小利有攸徃馮氏曰

柔自上而來文乾之剛柔陰小也所謂亨小指六二也分二之剛上於上而文坤之柔所謂利有攸徃指上九也所引徐氏曰胡氏雲峯曰郭氏曰

余氏曰朱氏曰胡氏階齋曰項氏曰張氏曰見前胡一桂纂註胡炳文通董真卿會通項安世坃辭張清子集註龔琦經義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

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論人之所由立既不外乎理之自然推理之所並著。自可致其效之必然一至著之理煥然於斯人日用之間者皆

聖人逹觀愽考以借之於用者也如使人之理未著。則文明之義微矣聖人何所推之以成天人變化之效哉。此彖賁者所以發明之也。謂人之為

人所以立於天地之間者非有他也。不過一自然之文耳聖人之為治。非能外此文而增益之也以此文而觀天。則時可察以此文而觀人則天下

化成一人文之著而用之於天人者如此。則文豈苟云乎哉。云云意或然也。自有天地則有此人自有此人則有此文凢其為是紀綱萬化。凡其為

是顯設萬事。凡其為是品節萬務。至繁而不亂。至雜而不揉。皆文之為也。人而非文。則不得為人。天地非文。則不得為天地。文之為言。亦曰萬物之

各得其理云耳然則位天人之兩間。成變化之極治。顧可舍人文而外求之哉今夫父子之有恩以相愛君臣之有義以相敬朋友之相信也兄弟

之友夫婦之别也孰為是者。豈非自然之文寓乎其間歟吾今而後知人之為人獨異於鳥獸者以其有此文也人之文如此聖人而欲順天治人

捨此何適矣是故仰而觀乎天則雲漢之昭埀日星之炳耀所謂時變者可於此乎察俯而觀乎人則綱常之不亂物來之畢著所謂政化者可於

此乎成吾故曰論人之所由立既不外乎理之自然推理之所並著自可致其效於必然非此歟離下艮上是之謂賁以離之大遇艮之山山下有

火取其光明昭晣之義火遇於山取其止節不行之義此文明以止聖人獨指之以為人文也由人文以徃則察時變化天下無施而不可此聖人

所以有攸徃之利也賁豈苟文乎哉雖然天文一理也幽顯一致也林林而在下即其昭昭而在上者也聚廬而托處即其埀象而著明者也人道

一亂於下則天道必亂於上在人之文一有顛錯而不齊則日星之軌度必有不得其常者矣論至於此則人文其可忽諸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八百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