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463.pdf/11

此页尚未校对


壯戎府。理兵之宜既得。選帥之授既明。然後减奸濫虛浮之費以豊財。定衣糧等級之制以和衆。弘委任之道以宣其恩。懸賞罰之典以考其成。而

又慎守中國之所長。謹行當今之所易。則八利可致。六失可除。如是夷狄不滅懷。疆場不寧謐。則諸居軏道。庶類服從。如是而教令不行。天下不理

者。亦未之有也。以陛下之英鑒。人心之思安。四方之小休。兩寇之方静。加以頻年豊稔。所在積糧。此皆天賛國家可以立制垂統之時也時不乆居。

事不常兼。已過而追雖悔無及。明主者不以言爲罪。不以人廢言。罄陳狂愚。惟所省擇帝極深嘉納。優詔褒美之。九年三月辛酉。將城鹽州。詔曰。

設險守國。易象垂文。有備無患。先王令典。况修復舊制。安國封疆。按甲息人。必在於此。鹽州地當衝要。逺介朔陲。東達銀夏。西援靈武。宻邇延慶。保

捍王畿。乃者城池失守。制備無據千里亭障烽燧不接。三隅要害。役戍甚勤。若非興集師徒。繕修壁壘。設攻守之具。務耕戰之方。則封内多虞。諸華

屢警。由中及外。皆靡寧居。深惟永圖豈忘終食。顧以薄德。至化未孚。既不能復前古之封。致四夷之守。與其臨事而重擾。豈若先備而即安。是用弘

乆逺之謀。修五原之壘。使邊城有守。中夏克寧不有暫勞。孰能永逸。宜令左右神策軍。及朔方河中絳邠寧慶兵馬副元帥渾瑊。朔方靈鹽豊夏綏

銀節度都統杜希全。邠寧節度使張獻甫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邢君牙。夏綏銀節度使韓潭。鄜坊丹延節度使王栖曜。振武麟勝節度使范希朝。各於

所部簡擇馬步將士合三萬五千人。同赴鹽州。左神策將軍兼御史中丞張昌宜充右神策軍鹽州行營節度使權知鹽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杜彦

光可鹽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應所板築。及緣修城雜役等宜。共取六千人充。其餘。將士。皆列布營陣。戒嚴設備。明加斥候。以警不虞。其修城板築。功

役。將士各賜絹布有差。其鹽州防秋將士。三年滿與代。更加給賜。仍委杜彦光具名聞奏。悉與改轉。其防遏將士等畢事。便令於歸。仍賜布帛有差。

其諸軍吏士都賜帛七千匹。朕情非爲已。志在靖人。諮爾將相之臣。忠良之士。輸誠奉國陳力忘勞。克茂功勛。永安疆場必集兵事。實惟衆心。各相

率勵。以副朕意。眞元三年鹽州爲吐蕃所䧟毁其城而去。自是塞外無保障。靈武勢隔。西逼鄜坊。甚爲邊患。故命城之。二旬而畢又詔兼御史大夫比

子遂統兵五千。兼御史中丞史履澄杜彦洗之衆戍之。是後世帝念將士之勞。厚令度支供給。又詔涇原劍南山南諸軍深計吐蕃以分其力。由是

板築之際。虜無犯寨者。及畢。中外咸稱賀馬。十三年正月辛卯。鳳翔邢君牙奏。請於隴州西七十里平戎川築城以備西戎。名永信城。壬寅。吐蕃賛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