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999.pdf/24

此页尚未校对

{{{caption}}}

交際變革之會。儻非泰則三當凶矣。无咎者。艱貞而免扵咎也。劉氏曰。三猶有應。特否不可不防爾。若憂其以否見疑。而遂不食其禄。則失于食之福矣。上卦雖坤。有

君道焉。下卦雖乾。臣道也。三陽之進。但能知艱而守。則可以貞而无咎盖陽以上復為貞也。三陰下復。不必憂其不與已孚。而所食扵上者。自錫佑之。上下之交。其

象如此。上一位。天之象也。應已福之也。位多凶。故不无戒之之辭。亦持盈之意。右明占李仲永曰。將近小人。故其辭危。或問關子明曰。時運已徃。艱其何如。曰。天人有

前期。變而能通。故治亂有可易之理。大哉人謨。其與天地終始乎。右明爻義田疇學易蹊径 泰九三 泰之臨

震為大塗。九三變。則震塗降而之下為兊澤矣。平而陂之象。震為行。今降而之下。則上

互卦變坤。震行復為坤静。徃而復之象。震為恐懼。乾有貞德。艱貞之象。兊說。坤順。无

咎之象。陽實為孚。震為恐懼。䘏也。兊為口。勿䘏其孚之象。乾陽為福。下卦乾變為兊。乾天也。變而為

兊澤。天之澤也。兊為口。于食有福之象。乾為天。坤為地。三為上下卦之交。天地際之象。

九三。无平不陂。止天地際也。人有常言。否極則泰。泰極則否。非也。此乃涉扵治亂顯然之論。實非知幾者之言也。殊不知泰之未中有否。否之未中

有泰。不可不知也。且如泰之九三。乃泰之欲中之時也。前日泰之未中。其泰猶未為過甚。然以剛變柔卦曰明夷。故聖人尚有未泰之憂。况泰之九

三。正天地相交之際。尤為甚者。是以乾之體當在上。坤之體當在下。乾坤將各復其正體。則九三者。又居乾復之先。而變坤六四之初者也。九三既

當天地相交之際。他日泰反為否之漸。乃是始扵斯時。是始之平者。必將有險陂。而始之徃者。亦必有反復也。如此則泰復為否矣。泰復為否。則上

下各復其所。雖有聖智。莫能止也。然三在下卦之上。人臣之尊位。尤宜維持泰道。无使有否之罅隙生焉可也。必也艱難有為而不敢忽。貞固自守

而不敢縱。如是則方保无咎。雖使小人有不戒以孚之願。但當勿䘏之。庶幾能食天之禄而保泰之治。如自有福之者也。嗚呼。九三之時。猶可為也。

扵此而不能艱貞。則六四之時。其咎為如何。卦變為臨。泰之已臨。大臣當保其治者也。魏了翁集義問看否泰二卦。見得泰无不否。若是有手叚底。

則是稍逢得。新安朱先生曰。自古自治而入亂者易。由亂而入治者難。治世稍不支梧。便入亂去。亂時須是大人休咎方做得。東萊吕氏曰。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