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143.pdf/7

此页尚未校对


順乎天而應乎人。白氏曰。順人人心說。先天天意從。是也。民至扵忘其勞。忘其死。則其所勸者。豈不大矣哉。邵氏曰。人之常情。无重于死。恩感人心。

死猶有喜。是也。又問麗澤何以為兊。曰澤者。水之所鍾。兩澤相麗交相浸潤。互有滋益。故君子觀是象也。可以朋友講習。同門曰朋。同志曰友。論語

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逺方来。不亦樂乎。歐陽氏曰。至哉天下樂。終日對書案。此朋友講習所以為說也。兊為西郊。虞庠在焉。禮記曰。擇

士之宫。謂之澤宫。盖取諸兊焉。三代校庠序之設。皆所以明人倫。其制皆出扵此。朱氏曰。聖人司教化。黌序育羣才。因心有明訓。善端得深培。天序

既昭陳。人文亦褰關。且如釋氏扵人倫五者。已去其四。獨朋友一倫不可去。即傳燈録觀之。可見朋友講習之意。金剛經八部。皆曰七寳。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六祖解云。受者受之扵師。持者自能脩持。自受自持。是自利

為他人說。是利他。儒釋之道雖不同。其以朋友講習則一也。又問初九和兊吉。何謂也。曰初九在下。隱而未見。行而未成。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樂在中謂之說。發而中節。謂之和。和兊之吉。即顔子在陋巷。不改其樂。曾點浴沂舞雩詠而歸之象也。明道程氏曰。雲淡風軽

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予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懼世人不知和兊之樂。務為容悅以取樂也。又問九二孚兊吉。悔亡。何謂也。曰九二

陽體居中。以中道為說。故未占有孚。天下之人皆信之。比之初九。吉又甚焉。何悔之有邵氏曰。中孚有信寧湏禱。是也。又問六三来兊凶。何謂也。曰

六三陰柔不中正。居二剛之上。其位不當。不自貴重。務為容悅取媚扵人。故群陽競来趨之。凶之道也。古詩曰。門前有箇長松樹。夜半子規来上啼。

是也。又問九四商兊未寧。介疾有喜。何謂也。曰九四下與陰比。六三陰柔說不以道。四欲比之。疑而未安。故曰商兊未寧。為九四者若能介然守正。

决而從五。不比六三侒說之小人。則向之不寧者。易而為安向之疾病者。喜而有慶矣。釋氏曰。瞥起。是病不續。是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是也。又問

九五孚于剥。有厲。何謂也。曰。九五居中得正。為兊之主。下有九二孚兊之臣。君臣相孚。舉天下之人宜無不說者。然二非正應。而上六一陰之小人。

乃與五比。有陰剥陽之勢。故聖人設為孚于剥有厲之戒。以五所處之位。正當戒也。天下未嘗无小人。彼小人者。未嘗不知聖賢之可說。如四凶之

處堯朝。隱惡而順命。是也。五若推誠心信小人之假善為實善。而不知其包藏禍心。則有危道焉。故不可以不戒也。横滴張氏曰。巍巍蕩蕩仰神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