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874.pdf/8

此页尚未校对


者。是菩薩愧心多故。於諸惡人。常能恭敬供飬。迎送問訊。何况善人。能利於我。有功德者。有媿恭敬二心故。於諸賢善。少知識者。而不輕慢作是

念。有功德者。自隱於世。如灰覆火。鄙薄世法。不應輕賤。若我以小因緣而輕賤者。即便得罪。復次。凡諸有所作。雖難能究竟。則於世間中。亦是不退

相。是菩薩。凡有所作。若起塔寺。若設大會。若救罪人。如是等一切世間諸難事中。心無廢退。所造未成。要以種種諸方便力。身口心力。令得成就。

不但佛法。有不退轉。世間事中。亦有不退轉相。問曰。以何因緣能成此事。答曰。有堪忍力者。則能究竟。如說。得大堪忍力。深供飬諸佛。隨佛所教化。

皆悉能受持。菩薩得堪忍力故。以是力。於諸佛供飬敬禮。隨宜供奉。衣服飲食等。又佛教化。若持戒禪定。若降伏心意。若實觀諸法。於是事中。用

堪任力。如人得利刀。冝應有益中用。不於無益中用。如說。以信悲慈捨。堪受無疲倦。又能知義趣。引導衆生心。愧堪受第一。深供飬諸佛。住佛所說

中。正行所十法。能淨治初地。是則菩薩道。若菩薩以信爲始。後住佛教。則能淨治初地。是十法中。以信爲初。信名於諸佛法因緣中。心得决定。又

加好樂何以故。是菩薩心性清淨故。得深根信力。有信力故。於衆生中。而生悲心。作是念一切謹佛法。以大悲爲本。我今一心好樂佛法。是故於衆

生中。應生悲心。此悲漸增。則成大悲。得大悲故。於衆生中。則生慈心。作是念。我應隨力。利益衆生。則成實悲行。慈利衆生時。即能行捨。内外所有。皆

能施與。作是念。如我是物。爲欲利益。安樂衆生。則成實慈。又諸衆生。信受我語。爲欲行捨。求利財物故。堪受種種諸苦惱事。作是念。若有疲猒。則於

世間技藝經書。佃作工巧。諸求財利因緣。則無所獲。是故應於世間技藝經書等。無有疲猒。以堪受故。能知義趣。作是念。世間經書。以義爲味。若人

善知經書義味。則於世法。悉能通了。能通了故。則能引導。上中下衆生。作是念。若人無有慙愧。則不能令衆生歡喜。爲令喜故。當行慚愧。作是念。若

無堪受。則不成世間出世間利。有堪受。故則能引導一切衆生。皆令歡喜。心歡喜故。信受我語。以信受故。勤行方便。而作唱導。作是念。若衆生供飬

佛者。則多所利益。欲令衆生。供飬佛故。即自一心供飬於佛。及形像舍利。衆生信受。則便隨效供飬於佛。種人天因緣。住於三乗。菩薩如是次行十

法。則能淨治初地。念佛品第二十菩薩於初地。究盡所行處。自以善根力。能見數百佛菩

薩。如是調伏其心。深愛佛道。如所聞初地行。具足究竟。自以善根福德力故。能見十方現在諸佛。皆在目前。問曰。但以善根福德力故。得見諸佛。爲